在焦作市马村区九里山街道,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技体验活动让老年群体与青少年群体跨越代际鸿沟,在无人机操控与纸飞机折叠中碰撞出温暖火花。这场名为“翼起翱翔・趣玩科技”的互动实践,通过构建“老少共学”的创新场景,为社区治理注入人文温度。
活动现场,72岁的王奶奶与高一学生小陈组成“黄金搭档”,在纸飞机折叠区展开合作。“您看机翼这里要折出45度角,这样飞行更稳定。”小陈边示范边讲解空气动力学原理,王奶奶则凭借生活经验调整纸张材质:“用报纸更轻便,飞得更高。”这种“理论+实践”的互补模式,让原本抽象的科学概念变得触手可及。当两人合作的纸飞机划出优美弧线时,围观人群爆发出热烈掌声。
活动设计者将科技普及分解为三个递进环节:首场科普讲座中,专业教练用方言讲解无人机在农业喷洒、地质勘测等场景的应用,将“高大上”的技术转化为“接地气”的生活常识;随后的纸飞机竞赛环节,老人们负责结构优化,青少年负责创意设计,共同完成兼具稳定性与创新性的作品;压轴的真机飞行体验环节,当无人机载着老少共同绘制的“梦想涂鸦”升空时,现场欢呼声与相机快门声交织成一片。
这种代际融合的教育模式产生了双向赋能效应。68岁的张大爷举着自己设计的“双翼滑翔机”兴奋地说:“跟着孩子们学新东西,感觉自己都变年轻了!”而参与活动的学生们也收获颇丰,初三学生小李感慨:“以前觉得和长辈没共同语言,现在发现一起研究科技特别有意思,奶奶教我调整机翼角度的方法,比课本上的公式更直观。”
九里山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活动是“全龄友好社区”建设的探索实践。通过搭建科技互动平台,既满足了老年人“老有所学”的精神需求,又为青少年提供了“教学相长”的实践机会,更在代际交流中消弭了数字鸿沟。数据显示,参与活动的32组“老少搭档”中,87%的组合成功完成所有挑战任务,95%的参与者表示“对科技产生更浓厚兴趣”。
这种创新模式正在产生持续影响。活动结束后,社区科技角新增了“银发助教团”,由参与活动的老年人定期指导青少年进行科技制作;学校则开设“代际科技课堂”,邀请社区老人分享生活智慧。正如街道办主任所言:“当科技成为连接不同年龄层的纽带,社区就真正活起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