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Oracle)正以AI为核心引擎,在科技行业掀起新一轮变革。这家曾以数据库业务称霸市场的老牌巨头,通过深度布局AI算力与云基础设施,不仅市值重返全球科技公司前十,更在云业务领域实现突破性增长。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其云收入同比增长28%,其中云基础设施(IaaS)业务增速达55%,成为推动业绩增长的核心动力。
甲骨文的转型始于对AI技术趋势的精准判断。当生成式AI引发全球算力需求爆发时,公司早在2021年便开始囤积GPU芯片,并与英伟达建立深度合作。这种前瞻性布局使其在2025年Zettascale10集群投产时,恰好赶上AI算力供需失衡的窗口期。目前,甲骨文已为meta、OpenAI等客户提供关键算力支持,甚至与美国能源部合作建造配备10万块英伟达Blackwell GPU的超级计算机,进一步巩固其在高性能计算领域的地位。
与传统云服务商不同,甲骨文选择了一条差异化竞争路径。其推出的甲骨文云基础设施(OCI)专为企业核心业务和高性能AI计算设计,通过独特的网络架构和裸金属服务器,为AI模型训练提供更低延迟和更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这种技术优势使其在2022年拿下TikTok美国数据托管业务,年收入突破10亿美元的同时,积累了AI算力调度的核心经验。
在战略层面,甲骨文采用“多模型+多云”的灵活策略。一方面,通过开放平台允许客户调用OpenAI、Google Gemini等主流模型;另一方面,与谷歌达成深度合作,允许客户在谷歌数据中心部署OCI上的甲骨文数据库。这种模式既拓展了生态半径,又降低了客户迁移成本。据公司透露,多云数据库收入未来几年将保持季度大幅增长。
数据库业务的AI化改造是甲骨文转型的另一大亮点。2025年推出的Oracle AI Database 26ai将AI能力直接嵌入数据库核心,支持结构化、非结构化、向量等多模数据融合。与传统“Data for AI”模式不同,26ai允许企业在数据流动中自然使用AI功能,无需将数据抽取至外部系统。这一创新解决了企业AI应用中95%项目失败的核心问题——数据孤岛与质量差。配合Oracle Autonomous AI Lakehouse服务,客户可在多云环境中安全运行AI分析,进一步降低技术门槛。
甲骨文的转型成效已反映在财务数据中。2026财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其总营收达149亿美元,云业务占比突破40%。为支撑AI战略,公司未来几年计划投入数千亿美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仅在德克萨斯州的数据中心每年就投入超10亿美元。尽管短期内现金流承压,但市场对其长期增长潜力充满信心。2025年9月,因公布超预期的剩余履约义务(达4550亿美元),甲骨文股价单日暴涨36%,创始人拉里·埃里森一度登顶全球首富。
从数据库巨头到AI算力领导者,甲骨文的转型揭示了传统科技企业穿越技术周期的关键:以巨额投资构建技术壁垒,通过差异化策略开拓新市场,并将AI深度融入核心业务。如今,这家跨越三个技术时代的老牌企业,正以云业务占比40%的成绩单,向“2029年云业务占半壁江山”的目标稳步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