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资领域,模仿施洛斯“低估+分散”策略的投资者不在少数,其中一位投资者通过在中远海能(01138.HK)上的实践,80天内斩获近60%收益率,验证了这种投资思路的可行性。该投资者表示,施洛斯式的投资无需对标的业务有深刻洞察,核心在于捕捉被市场低估的资产,等待价值回归后获利退出。
2025年8月1日,这位投资者以约6.4港元的价格首次建仓中远海能H股,彼时公司股价处于近一年低位区间。10月20日,在市场情绪高涨、股价单日飙升8%的背景下,他选择以10.07港元的价格清仓,锁定约57%的收益率。这一操作与施洛斯“在市场狂热时保持冷静”的理念高度契合,也印证了其“不依赖对商业模式的深度理解”的投资哲学。
支撑此次投资决策的五大逻辑浮出水面。首先是港股折价带来的安全边际。根据中远海能7月发布的A股定向增发方案,增发价格不低于最近一期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当时H股市净率仅0.77倍,意味着增发将直接增厚每股权益,对H股股东构成实质利好。这种通过制度设计获取的“隐性红利”,成为投资者的重要考量因素。
其次是估值与股息的双重吸引力。尽管6.4港元的买入价较近一年最低点5港元上涨28%,略超施洛斯通常设定的10%波动阈值,但投资者认为下行空间有限。更关键的是,当时税前股息率达7%,在低利率环境下显得尤为珍贵。这种“估值保护+现金流回报”的组合,为投资提供了双重安全垫。
财务稳健性是第三重保障。中远海能资产负债率约51%,有息负债占比不足40%,流动比率超过1.1。虽然未达到施洛斯偏好的“极低负债”标准,但央企控股背景和全球最大油轮船队的行业地位,有效降低了破产风险。公司覆盖全品类油轮的运力结构,更形成了难以复制的竞争壁垒。
控股股东的增持行为提供了重要参考。2024年10月至2025年4月期间,大股东以平均12.07元/股的价格增持A股,较当时H股价格高出近一倍。这种“用真金白银投票”的行为,被投资者视为股价被严重低估的强烈信号,进一步夯实了投资决策的信心基础。
经营现金流的持续性则是长期价值的保证。过去九年,公司累计产生经营性现金流550亿元,远超同期126.7亿元的净利润。这种“现金奶牛”特质,与其重资产、高折旧的商业模式密切相关。305亿港元的市值对应充沛的现金流,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该投资者坦言,虽然无法预判原油运价的短期波动,但基于多重安全边际的构建,当时买入中远海能H股出现永久性亏损的概率极低。这种“以价格换安全”的投资策略,最终在市场波动中收获了超额回报,也为价值投资实践增添了新的注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