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八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合作分论坛期间,总台央视记者与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展开深度对话,揭开了这位科技创业者从学术构想到产业落地的成长轨迹。近日,王兴兴2016年的硕士论文被网友重新挖掘并引发热议,论文中展示的机器狗技术雏形比实际产品问世提前数年,其超前的技术洞察力引发行业关注。
面对公众对论文的讨论,王兴兴首次公开回应技术演进历程。他透露,2013年还在求学阶段时,就已形成四足机器人的完整技术方案,当时甚至产生过辍学创业的念头。"但那时只有理论框架,没有实体产品支撑",他回忆道。直到2014-2015年间,团队才将早期构想逐步转化为商业产品。这段经历印证了其技术预判与产业落地的紧密关联。
谈及人形机器人研发的转折点,王兴兴坦言早期探索充满挫折。2009年他曾独立开发小型人形机器人,但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既无法实现商业化,也缺乏实际应用场景"。这种技术困境持续多年,直至AI大模型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才重新点燃行业对人形机器人的想象空间。"最近五年行业发展的速度远超预期",他指出技术迭代正在重塑产业格局。
当被问及对科技创业者的建议时,王兴兴强调方向判断的重要性。"科技领域必须保持超前思维,只要选对赛道,坚持下去必然能收获成果"。他同时指出早期创业的双重性:虽然面临技术验证难、市场认知低等挑战,但先发优势也构筑了竞争壁垒。"2016年我们创业时,行业关注度与现在相差百倍",他对比道,"现在机会更多,但竞争也更激烈,这对所有科技梦想者既是考验也是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