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机器现炒成新宠:餐饮业“效率革命”来袭,AI与烟火气的平衡怎么破?

   时间:2025-11-09 16:27:44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餐饮行业正迎来一场由智能炒菜机器人驱动的变革。从火锅食材供应商到社区现炒门店,从连锁快餐到地方特色小炒,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将目光投向自动化烹饪设备,试图通过技术手段破解成本、效率与标准化难题。

锅圈食品近日宣布,计划明年推出以炒菜机器人为核心的中餐小炒门店。该模式延续其“社区央厨”定位,采用线上订单、到店自提的无堂食运营方式。机械臂将食材与调料精准倒入半开放炒舱,数分钟后即可完成烹饪。这一创新背后,是其战略投资的炒菜机器人品牌熊喵大师的技术支撑。此前,熊喵大师已通过秋金川味小炒项目验证了机器人炒菜的可行性——某门店6台设备仅需2名操作员,单菜出餐时间缩短至1-2分钟。

类似场景正在全国多地复制。京东参投的橡鹿科技炒菜机器人已入驻七鲜小厨,4台设备支撑起30余种现炒单品,日均产能预计超4000单。江西小炒品牌蓝边碗则将机器人视为“核心主厨”,其负责人称设备在火候控制、配料投放等环节已达到专业厨师水平,甚至能复现传统炒制的“锅气”。霸碗盖码饭更将设备租赁发展为盈利点,千家门店投放的1800台机器人年租金收入超两千万元。

资本与头部企业的布局加速了行业渗透。小菜园计划用募集资金采购3000台炒菜机,老乡鸡已有388家门店应用智能设备。这些动作背后,是餐饮业对“现炒”需求的深度洞察:艾媒咨询数据显示,食材新鲜度、锅气感知和出餐速度位列消费者选择小炒餐厅的前三大考量因素。炒菜机器人通过透明化操作流程,恰好满足了这类需求——部分品牌甚至设置观摩窗,让顾客直观感受机械臂的翻炒动作。

年轻消费群体的态度转变更为关键。调查显示,18-35岁人群对炒菜机器人的接受度超过70%,不少人主动拍摄设备工作视频分享至社交平台。这种“科技感”与“现炒”概念的结合,成为品牌吸引客流的新卖点。某品牌负责人坦言:“在预制菜引发信任危机的当下,机器人炒菜提供了更易被接受的解决方案。”

从运营端看,技术革新直击行业痛点。小菜园半年报显示,采用炒菜机后员工成本同比下降8.2%;蓝边碗的鲜辣烧鸡爪通过机器人编程,复刻大厨手艺的时间从半小时缩短至3分钟。但挑战同样存在:某品牌曾因调料盒受潮导致盐块凝结,机械臂仍按程序投放3克“盐疙瘩”,最终引发顾客投诉。这类案例暴露出设备对异常情况的应变能力不足。

高昂的初期投入与维护成本则是另一重门槛。单台设备价格普遍在十万元以上,加上清洁、耗材等持续支出,让许多中小餐饮望而却步。即便对于连锁品牌,机器人炒菜也更适用于高客流、标准化要求高的场景。街边夫妻店、社区小馆等低客单价业态,仍依赖人工炒制的灵活性与人情味。

这种分化正在塑造新的行业格局。业内人士指出,未来餐饮市场将呈现“人机共存”态势:连锁品牌通过机器人实现效率优化,特色小店凭借厨师手艺保持差异化竞争力。第11届中国餐饮创新大会即将探讨的“AI餐时代”命题,正是这一趋势的集中体现——当技术渗透与消费分层同步加深,如何在效率与体验间找到平衡点,将成为所有从业者必须回答的问题。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