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航天领域迎来重要突破——蓝箭航天自主研发的“朱雀三号”可回收火箭即将于本月中下旬完成首飞。作为国内首款具备重复使用能力的运载火箭,该型号若成功发射将填补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为后续低成本卫星组网奠定基础。
据技术团队披露,朱雀三号采用全球首创的全不锈钢液氧甲烷推进系统,其“不锈钢+甲烷”的组合方案在复用寿命和扩展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这种设计理念与SpaceX“星舰”的技术路径存在相似性,但目标发射成本控制在每公斤2万元人民币以内,与猎鹰9号当前约3000美元/公斤的报价相当。该火箭近期已完成加注合练和静态点火测试,核心系统表现稳定。
这款新型火箭已引发国际关注。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在社交平台评价称,朱雀三号整合了猎鹰9号的成熟架构与星舰的创新特性,若能实现预期性能,五年内或对全球可复用火箭市场形成冲击。目前蓝箭航天正同步推进配套星座建设,其控股的鸿擎科技已规划万颗卫星组网计划,成为继GW星座、千帆星座后第三个国家级大型星座项目。
鸿擎科技的核心技术体现在可堆叠平板卫星领域,其“金乌-200”霍尔电推进系统创下多项国内纪录。作为国家卫星互联网运营商的重要供应商,该公司通过模块化设计将卫星制造成本压缩40%以上。这种星箭协同模式使蓝箭航天在火箭回收、卫星制造、总装测试等环节形成完整产业链,较传统国家队发射成本降低约35%。
在朱雀三号筹备首飞期间,国内商业航天竞争持续升温。天兵科技“天龙三号”计划年底发射,中科宇航“力箭二号”定于12月升空,形成三足鼎立格局。资本市场对此反应热烈,蓝箭航天自2025年起加速推进科创板上市进程,累计融资超70亿元,背后聚集红杉资本、碧桂园创投等30余家投资机构。
行业分析师指出,当前国内商业火箭企业普遍面临运力瓶颈,朱雀三号的成功将直接验证可回收技术的经济性。若首飞达成预定目标,蓝箭航天有望成为科创板商业航天第一股,其技术路线或推动中国卫星互联网建设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截至2024年底,尚未有民营航天企业登陆A股市场,这场技术竞赛正改写行业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