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举办的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人形机器人成为全场瞩目的焦点。这些机器人不仅在舞台上展示才艺,更在工业、服务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强大的应用潜力,标志着它们正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的新阶段。
在技术装备展区,宇树科技的两台人形机器人上演了一场精彩的格斗表演。它们身着护具,灵活地挥出直拳、勾拳,甚至能巧妙地闪避对手的攻击,并在倒地后自主起身,引得现场观众连连喝彩。而在消费品展区,智元机器人则以一段流畅的舞蹈吸引了众多目光,挥扇、转身等动作衔接自然,展现出人形机器人在艺术表演领域的独特魅力。
除了娱乐表演,人形机器人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同样令人瞩目。在进博会新闻中心,智元机器人精灵G2化身服务人员,能够准确理解并执行“请帮我拿瓶水”的指令,将矿泉水递到观众手中。在汽车及智慧出行展区,特斯拉展台的两台人形机器人Tesla Bot与无人驾驶电动车Cybercab同台亮相,展示了未来出行的科技愿景。而在海克斯康展台,AEON工业人形机器人则结合了“双足行走+轮式滑行”技术,以2.4米/秒的速度在展台上自由移动,并进行了三维扫描作业演示,展现了其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强大能力。
“人形机器人正从科技与艺术的融合中破圈而出,逐步走向工业和商场的实战应用,甚至深度参与公共服务。”一位行业专家表示,人形机器人作为具身智能的最佳形态,正让更多人看到其不仅仅是未来的概念,而是能够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工具。
据业内人士透露,当前人形机器人行业正处于技术突破的关键时期。业内正在追求让人形机器人在陌生生活场景中完成80%左右任务的能力,这意味着机器人将具备更高的自主性和泛化能力。例如,当机器人听到“帮我拿杯水”的指令时,能够自主完成任务,且该场景未经预训练,这将是一个极具突破性的进展。
对于人形机器人的产业化路径,业界已形成初步共识。乐聚智能董事长冷晓琨表示,当前行业正处于从高校科研主导的初期阶段向工厂应用阶段过渡的关键时期。工厂应用阶段的核心定位并非与现有工业机器人竞争,而是解决工业自动化“最后一公里”的难题。未来,人形机器人将应对需要泛化能力的任务,成为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力量。
为了让机器人更好地赋能千行百业,智元机器人在一个3000多平方米的数据采集中心对人形机器人进行各种训练,并开源数据集,希望与全球伙伴共同探索智能边界。业内认为,随着技术链自主可控、产业链高效协同、应用链培育推广,人形机器人将实现从技术原型验证到工程化落地与规模化应用的跨越式发展。
然而,现阶段人形机器人在性能优化、成本控制、模型算法应用水平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长表示,要以更加务实的态度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包括支持国内外企业联合攻关、推动行业分级应用、加快标准体系研究以及加大人才培育力度等。
据优必选科技副总裁透露,明年将是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的关键年。预计在工业场景中,趋向全自主工作的人形机器人将率先落地。冷晓琨则预计,工业人形机器人明年将实现单家企业交付过万台的突破,迎来行业的第一个规模化拐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