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级无人机与智能影像市场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跨界博弈。大疆与影石这两家曾各自占据细分领域绝对优势的企业,如今在对方核心业务领域展开激烈交锋,这场技术与市场的双重较量,正在重塑整个智能硬件行业的竞争格局。
作为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的长期霸主,大疆占据全球70%以上市场份额,其品牌影响力甚至超越智能手机领域的苹果。数据显示,该公司去年净利润率逼近40%,年度研发投入占比持续保持在15%左右,累计专利技术达3.8万件。其Inspire 3产品斜下降速度提升至10米/秒,垂直升降速度分别提高至8米/秒,续航时间延长至28分钟,这些技术突破构筑起坚固的市场壁垒。
但市场格局在2025年发生显著变化。全景相机龙头影石创新于当年6月登陆科创板后,立即将无人机作为第二增长曲线。7月28日,该公司正式发布影翎Antigravity全景无人机,将全景算法优势移植至飞行平台。这款产品在2025年IFA展上引发关注,其"全景+飞行"的组合模式直接冲击大疆的核心市场。影石CEO刘靖康公开表示,大疆随后推出的Osmo 360全景相机及降价策略,部分原因正是受到影石跨界的影响。
技术共通性成为这场跨界竞争的关键推手。全景相机与无人机在影像处理、防抖算法、传感器技术等底层能力上高度重合,这种技术复用大幅降低了跨界门槛。大疆凭借硬件优势切入全景影像市场,首款Osmo 360产品推出不到三个月,即在中国电商渠道斩获49%市占率,全球市占率达43%。而影石则通过软件算法优势反攻无人机领域,其全景无人机影翎Antigravity A1在2025年IFA展上成为焦点。
这场竞争背后,是两家企业共同面临的增长压力。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中国消费级无人机市场规模增速从2020年的45%骤降至2024年的18%。外部市场层面,智能手机AI影像技术的迭代升级,以及追觅、道通智能等垂直玩家的入局,都在压缩市场空间。大疆创始人汪滔多年前就曾预言无人机市场即将饱和,该公司虽已布局扫地机器人等生态产品,但仍需寻找新的增长点。
影石同样面临经营挑战。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该公司营收同比增长92.64%至29.40亿元,但净利润同比下降15.90%至2.72亿元。董事长刘靖康解释称,利润下滑主要源于芯片定制及战略项目的大额投入。市场竞争方面,久谦咨询数据显示其全球全景相机市占率从第二季度的92%降至第三季度的49%,而弗若斯特沙利文白皮书则显示其仍以75%的市占率保持领先。这种数据差异反映出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以及不同统计口径下的市场认知分歧。
价格战成为这场竞争的直接表现。智能硬件行业普遍出现内卷现象:手机赛道高端技术下沉至中低端产品,扫地机器人行业价格从五六千元降至三四千元,AI耳机市场近七成新品定价集中在500元以下。在消费级无人机与智能影像领域,影石指出友商的价格竞争推动了市场扩容。大疆进入全景相机领域后,凭借品牌影响力和价格优势,吸引了更多潜在用户尝试全景拍摄,客观上促进了市场规模的扩大。
这场竞争的深层影响在于行业格局的重塑。大疆虽仍保持消费无人机龙头地位,但新进入者正在分食市场份额;影石在全景相机领域的绝对优势也面临挑战。产业观察人士指出,这种跨界竞争虽然加剧了内卷,但也推动了技术升级和市场扩容。厂商的排位赛中,产品力与用户口碑成为立足根本,那些过度依赖舆论战的企业,最终可能被市场淘汰。
类似竞争在其他行业也在上演。L4自动驾驶领域的小马智行与文远知行,曾因路演材料数据争议引发公开互撕;空调市场的小米与格力,也曾因技术观点差异产生高管隔空喊话;新能源汽车行业更是经历了多年的价格战与营销战。这些案例都表明,在消费工业品领域,技术实力与用户体验才是决定企业命运的关键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