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新国标征求意见:为汽车业系好“安全带”,安全创新并行不悖

   时间:2025-11-13 18:05:47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公安部近日就《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国家标准修订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引发广泛关注。此次修订聚焦新能源汽车与智能驾驶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的安全需求,提出多项创新性技术要求,旨在构建适应产业变革的安全标准体系。

作为机动车安全管理的基石性文件,GB 7258标准自1987年首次颁布以来,历经1997、2004、2012、2017年四次重大修订。现行版本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50%的当下,已难以满足智能网联汽车时代的安全治理需求。数据显示,2025年10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首次超过半数,相关交通事故呈现新型特征,暴露出现有标准的技术滞后性。

草案中最受瞩目的条款当属"乘用车默认百公里加速不低于5秒"的技术要求。针对近年来多起因车辆加速失控引发的重大交通事故,以及部分车企过度营销加速性能的现象,修订组提出强制设定默认加速模式。这意味着车辆每次启动时(发动机自动启停功能除外),必须自动进入加速时间不小于5秒的安全模式,驾驶员需通过特定操作方可激活高性能模式。

智能驾驶安全领域同样迎来重大调整。草案要求车辆每次通电或点火后,必须满足多重核心条件并完成规定激活操作,智能驾驶系统方能启动。这一设计针对辅助驾驶功能普及带来的操作规范缺失问题,通过技术手段强化驾驶主体责任。同时规定车门外把手必须保留机械释放功能,防止电子故障导致的人员被困风险。

产业观察人士指出,此次修订具有双重战略意义。一方面通过技术规范倒逼企业提升安全设计能力,另一方面为智能汽车创新划定安全边界。以加速性能限制为例,表面看是技术参数调整,实则通过安全底线约束引导行业回归理性竞争。数据显示,过度追求加速性能的车型事故率较常规车型高出37%,印证了标准修订的现实必要性。

针对部分市场担忧标准过严可能抑制创新的观点,专家表示安全与创新存在辩证关系。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教授李明指出:"真正的技术突破应当建立在安全基石之上,智能汽车时代的安全标准不是发展枷锁,而是产业升级的助推器。"草案在制定过程中已充分考量技术可行性,多数条款设置2-3年过渡期,给予企业充足的调整空间。

目前征求意见阶段已收集到来自车企、科研机构及消费者的数千条建议,涉及技术参数优化、实施节奏调整等多个维度。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相关负责人透露,最终版本将平衡安全刚性要求与产业创新活力,计划于2026年初正式实施。这场持续半年的标准修订,或将重塑中国智能汽车产业的安全发展范式。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