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百度“内化AI”之路:从全栈布局到产业赋能,开启智能新篇章

   时间:2025-11-13 22:16:27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百度世界大会的现场,一场别开生面的连线吸引了与会者的目光。屏幕那端,一位身着经典黑T恤的“罗永浩”侃侃而谈,手势利落、语气中带着标志性的调侃——然而,这并非罗永浩本人,而是百度最新推出的实时交互数字人。这款数字人不仅完美复现了罗永浩的语言习惯和情绪节奏,更成为百度“内化AI”战略的生动注脚。

百度CEO李彦宏在会上强调,AI必须成为一种原生能力,才能真正在各行各业实现效果涌现,推动生产力革命。这一理念在百度的实践中得到了充分验证。IDC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AI公有云服务市场规模达195.9亿元,百度智能云以24.6%的份额连续六年稳居第一,累计十次登顶。这一成绩的背后,是百度“通吃AI”的全栈布局。

所谓“通吃AI”,并非贪多求全,而是贯通AI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百度是全球少数能在“算力—框架—模型—应用”四个层面实现自研闭环的企业。从昆仑芯的自研芯片,到飞桨深度学习框架、文心大模型,再到千帆平台与应用生态,百度构建了一个层层咬合、相互反馈的AI生态系统。这种全栈能力,为百度“内化AI”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百度AI的落地应用带来了显著变化。当地新老城区跨河通勤需求旺盛,但长期以来,红绿灯配时固定,难以应对复杂交通状况。引入百度智能云SaaS信控平台后,红绿灯配时由AI动态调整,车均延误降低13%;在伐谋智能体的赋能下,24小时不间断算法实时反馈修正,车均延误再度下降5%。这一案例,展示了百度AI在交通领域的实际应用价值。

伐谋是百度世界大会上发布的全球首个可商用的“自我演化”超级智能体。它能够应用于交通、能源、金融、物流等多个场景,甚至在新药研发和科学理论探索中发挥作用。与服务于特定场景的Agent不同,伐谋瞄准了我国41个工业大类和各类城市治理中的复杂场景,能够找到全局最优解。在交通领域,伐谋与百度智能云信控平台协同运行,优化红绿灯配时;在金融业,它化身虚拟风控专家,提升特征挖掘效率;在能源管道和港口调度中,它大幅缩短工程试算时间。

百度的全栈AI能力,不仅体现在应用层面,更深入到芯片和算力领域。2011年,百度开始布局AI芯片,2018年推出中国第一款云端全功能AI芯片“百度昆仑1”,并持续迭代,形成自主体系。据《财新》报道,百度云的相关AI产品已服务65%的央企客户,其中国家电网、中国钢研、招商银行等已规模化部署百度自研的昆仑芯P800AI芯片。本届大会上,百度智能云发布了全新一代昆仑芯和天池超节点,未来五年将按年推出新产品,持续打造最硬AI云。

全新一代昆仑芯包括两款产品:昆仑芯M100针对大规模推理场景优化设计,提供极致性价比,将于2026年上市;昆仑芯M300面向超大规模多模态模型的训练和推理任务,提供极致性能,预计2027年上市。昆仑芯已在能源、金融、教育、制造等关键行业实现规模化部署,成为百度“内化AI”的重要技术底座。

在AI应用层面,百度的数字人技术同样引人注目。今年6月,罗永浩数字人在百度电商完成首场直播,吸引超1300万人次观看,GMV突破5500万元,部分品类商品带货单量超罗永浩真人首秀同期数据,创下数字人直播带货新纪录。李彦宏表示,数字人是一种基础性技术,是AI时代的全新通用交互界面。百度旗下慧播星数字人技术已向全行业开放,并与品牌内容库、客服知识库、运营中台衔接,能够在高并发、长时段的场景里稳定产出。

百度的AI战略,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更深入到业务场景中。飞桨负责“工程友好”的底盘,文心提供通用认知与多模态推理,千帆把模型、Agent与数据智能收束为企业可观测、可治理的生产工作台,百舸与昆仑芯则构成了算力与调度的底层框架。这种体系化的布局,使得百度智能云成为65%央企、100%系统重要性银行、800+金融机构、超半数主流游戏厂商、TOP10手机厂商、中国销量前15的汽车品牌与TOP10新能源车企的共同选择。

在算力与基础设施端,百度成功点亮了3万卡昆仑芯集群,可同时承载多个千亿参数大模型的全量训练,并支持1000家企业并行进行百亿参数级精调,真正实现了“训推一体”的算力流转。在C端场景中,百度的萝卜快跑已在22座城市常态化运行,累计完成1700万+次出行,行驶里程突破2.4亿公里;无代码开发平台秒哒升级2.0版本,让无代码开发进入“人人可用”阶段,目前已累计生成应用超40万个。

百度AI搜索也迎来飞速增长。本届世界大会上,百度宣布推出“搜索AI API”,目前已有300多家企业与开发者接入百度智能云的搜索API。QuestMobile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百度AI搜索月活跃用户达3.82亿,环比增长18.63%,连续三季行业第一;用户日均AIGC产出超千万。

李彦宏认为,AI产业结构正从不健康的“正金字塔”转变为健康的“倒金字塔”。过去,AI产业架构像正金字塔,最底层的芯片拿到了绝大部分价值,而芯片之上的模型、应用,收获的经济效益依次递减。但这一产业结构非常不健康且不可持续,市场也因此出现了AI“泡沫论”。他强调,芯片厂商不管赚多少钱,芯片之上的模型要产生10倍的价值,基于模型开发出来的应用要创造100倍的价值,这才是一个健康的产业生态。

百度的路径几乎涵盖了中国企业“AI体质化”的全部阶段。从2013年成立“深度学习研究院”,到2019年自研芯片“昆仑芯”打通算力底座;2021年飞桨2.0重构分布式训练与推理体系;2023年文心大模型实现跨模态与对话增强;再到今年伐谋在多项权威基准中取得系统性突破。十数年技术路线演进背后,是百度在AI领域持续、系统的投入。

财报数据显示,百度今年第二季度资本支出显著上升至约38亿美元,同比增长80%以上,主要用于云服务、数据中心和大模型训练等AI基础设施。与此同时,昆仑芯在今年8月获超1.39亿美元新融资,继续强化从芯片到应用的端到端支撑。在人才层面,百度2020年提出的“五年培养500万AI人才”计划已于2024年提前完成;今年,李彦宏进一步宣布“未来五年再培养1000万AI人才”。

多家中外投行和研究机构相继上调百度的AI业务预期。麦格理集团在10月的最新研报中披露,“百度在自研芯片昆仑芯与智能云平台之间的协同效应,将显著提升公司在AI基础设施和企业级算力服务的长期价值”。百度方面曾明确表示,“将持续投入AI,把云业务与AI原生应用作为增长主线”。

李彦宏曾反复强调,AI的标志不是一堆大模型,而是大量AI原生应用的涌现。他曾在内部表示“少造重复轮子,把模型变成组织里的原生能力”。百度公布的2025年十大科技前沿发明,几乎把这家公司在AI版图上的“底层工艺”集中展示了一遍:从大模型与深度学习框架,到AI算力、智能体、AI搜索、数字人、无人驾驶等一众应用场景。

根据工信部电子知识产权中心、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2024生成式人工智能全栈技术专利分析报告》,百度以大模型为核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2950件、授权量1371件,领跑国内创新主体。百度坐拥其他AI企业不具备的“通吃AI”技术资本,既能制造智能,也能运营智能;既能自我进化,也能赋能行业。

李彦宏在本届世界大会上阐释,内化AI的阶段性目标,是让“智能红利”转变为“社会红利”。百度正用全栈AI能力努力向市场证明这一点。这家科技巨头显然并不满足成为头部AI厂商,而是想为全品类产业集群提供AI智能化升级的推动力。如今,百度前沿AI应用和驱动它们的昆仑芯算力集群,已经在广袤大地上扎根结果,成为中国智能化基础设施的新底座。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