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小米YU7斩获国际压铸大奖:一体化压铸技术引领电动汽车安全与轻量化新路径

   时间:2025-11-14 02:38:57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日,国际压铸领域传来重磅消息:小米汽车旗下YU7车型凭借其创新的20合1一体化压铸铝三角梁设计,在2025 International Die Casting Competition(国际压铸大赛)中斩获最高奖项——最佳结构奖。这一突破不仅彰显了中国汽车品牌在核心技术研发上的硬实力,更预示着电动汽车安全设计将迎来新一轮技术革新。

作为碰撞事故中的核心传力部件,YU7的压铸铝三角梁通过20个零部件的一体化整合,构建起更高效的能量传递路径。当车辆遭遇碰撞时,该结构能迅速分散冲击力,同时通过自身形变吸收能量,显著降低乘员舱承受的直接冲击。北美压铸协会专家指出,这种设计突破了传统多部件焊接的局限性,将车身扭转刚度提升至47610N·m/deg,达到同级车型中的顶尖水平。

技术创新带来的不仅是安全性能的提升,更重构了电动汽车的空间设计逻辑。通过将热管理系统、空调组件等12个功能模块集成于三角梁结构,工程师成功释放出141L的前备箱空间,较传统布局扩容37%。这种"结构即功能"的设计理念,在保证碰撞安全性的同时,实现了空间利用率的质的飞跃。小米研发团队透露,该结构经过超过200次虚拟碰撞测试和38次实车验证,确保在-30℃至60℃极端环境下仍能保持结构稳定性。

在轻量化与安全性的平衡上,YU7展现了系统性解决方案。除一体化压铸技术外,车辆采用第三代CTB电池车身一体化设计,使电池组成为车身结构的一部分,既减轻了18%的车身重量,又提升了23%的侧碰防护能力。配合高强度钢与铝合金的复合使用,整车在减重12%的情况下,抗扭刚度反而提升15%,真正实现了"减重不减强"的技术目标。

行业分析师认为,小米的这项突破或将重塑电动汽车制造标准。随着一体化压铸设备精度的提升(当前已达±0.3mm),该技术有望从豪华车型向主流市场普及。更关键的是,这种结构创新为自动驾驶时代提供了更可靠的安全基础——当智能驾驶系统处理复杂路况时,稳固的车身结构能确保传感器阵列的稳定运行,为L4级自动驾驶落地扫清物理障碍。

据小米汽车工程研究院披露,其下一代压铸技术已进入试验阶段,计划将零部件整合数量提升至35个,同时将生产节拍缩短至90秒/件。这种持续的技术迭代,不仅体现了中国汽车工业在制造领域的追赶速度,更预示着在电动化转型中,中国品牌正从技术跟随转向标准制定者的角色转变。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