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微型机器人“逆流而上”精准送药 靶向治疗开启医学新篇章

   时间:2025-11-14 12:48:23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医学领域一直在探索更精准的治疗手段,其中能实现“靶向送药”的微型机器人技术备受关注。如今,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研究团队取得重要突破,研发出一种可在血管中“逆流而上”精确导航的微型机器人,为多种疾病的治疗带来新希望。

中风是全球性的健康难题,每年约有1200万人受其威胁,不少人因此死亡或留下永久性损伤。当前治疗中风主要依靠溶栓药物溶解血栓,但为保证足够剂量到达病灶,往往需要大剂量给药,这容易引发严重副作用。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成为医学界亟待攻克的难关。

研究团队研发的微型机器人形似球形胶囊,外壳由可溶性凝胶制成,内部嵌入了氧化铁纳米颗粒,赋予其磁性,使其能够通过外部磁场进行操控和引导。然而,人脑血管极为细小,在如此微小的结构中集成足够的磁性材料并非易事,这成为研发过程中的一大技术难点。

除了具备磁性,胶囊还需在X射线下可见。为此,团队选用了高密度的钽纳米颗粒作为造影剂。但钽纳米颗粒重量较大,增加了控制难度。要实现磁性响应、成像可见性与精确操控能力的集成,需要材料科学与机器人工程的高度协作,研究团队经过多年努力才达成这一目标。

为了更好地操控微型机器人,团队开发了一套模块化电磁导航系统,融合了三种不同的磁导航策略。其一,利用旋转磁场使胶囊沿血管壁滚动,实现高精度移动;其二,通过磁场梯度引导,实现定向输送,甚至能在最高每秒20厘米的血流速度下“逆流”行进;其三,当遇到血管分叉等复杂结构时,采用流入导航策略,利用指向血管壁的磁梯度将胶囊引入目标分支。

这三种策略的有机结合,让微型机器人能够在多种血流条件和解剖结构中稳定运行。在超过95%的测试案例中,它都能成功将药物送达指定位置。

在模型和动物实验中,该微型机器人展现出了出色的性能。它不仅能被精准引导,还能携带溶栓剂、抗生素或抗癌药物等治疗所需药物,到达目标位置后释放。其药物释放机制是依靠高频磁场加热内部的磁性纳米颗粒,使凝胶外壳溶解,从而释放有效成分。

这一微型机器人平台的出现,为医学治疗开辟了新的路径。它不仅有望应用于中风的治疗,未来还可能拓展至局部感染、肿瘤等疾病的靶向治疗,为攻克许多疑难杂症提供了新的可能。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