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低强度超声波治疗或成出血性中风新希望 助力脑部碎片清除与康复

   时间:2025-11-14 12:49:01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一项发表于《自然·生物技术》的研究为出血性中风治疗带来新突破。美国科研团队通过动物实验证实,低强度超声波技术可有效清除脑内神经毒性碎片,为这类危急病症提供了潜在的非侵入性治疗方案,甚至可能延伸至阿尔茨海默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领域。

出血性中风发生时,破裂血管释放的血细胞等废弃物会在脑组织中积聚,引发持续炎症反应并造成神经元损伤。这种病理过程与颅脑创伤、失智症等疾病存在共同机制,但现有治疗手段存在明显局限:外科手术虽能清除血肿,却需要患者及时抵达具备专业设备的中风中心;药物研发虽已开展多年,但至今未有获批的特效药问世。

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研发的超声装置通过特定频率的声波振动,在动物实验中展现出显著效果。研究人员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实质出血两种小鼠模型中测试发现,该技术能将脑内红细胞清除率提升至50%以上。这些被分解的细胞碎片通过脑脊液循环系统转运至颈部深淋巴结,最终被机体代谢系统处理。

实验数据显示,接受超声治疗的小鼠在多项指标上表现优异。在脑实质出血模型中,治疗组存活率较对照组提高37%,脑水肿体积减少42%,体重恢复速度加快2.1倍。行为学测试进一步证实,治疗小鼠在转角测试中的转向准确率提升58%,抓握力测试得分增加65%,显示出更好的神经功能恢复。与某实验性药物疗法对比,超声治疗在碎片清除效率和安全性方面均表现更优。

该技术的核心优势在于其非侵入性操作模式。研究团队设计的可穿戴式超声装置能精准定位脑部治疗区域,通过短时脉冲式声波刺激增强脑膜淋巴引流功能。这种物理干预方式避免了手术创伤和药物副作用,特别适合急诊场景下的快速干预。目前研究团队正筹备人体临床试验,重点验证该技术对人类脑组织的适用性和长期安全性。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