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定海西大街28号,一座承载着百年记忆的银楼重新点亮了门楣。这座始建于1870年的三省银楼,以“老店新开”的姿态回归公众视野,不仅吸引近百位陈氏家族成员与街坊齐聚一堂,更以“单聚焦、双品牌”的战略布局,宣布进军千亿级实物贵金属市场,计划未来三年将全国门店数量扩展至100家,同时通过博物馆、艺术馆等文化载体深化品牌价值,瞄准年轻消费群体与金条市场的空白地带。
三省银楼的建筑本身即是一部活态史书。其创始人从宁波镇海迁至定海后,以三个门脸划分家族经营版图,并立下“不分家”的祖训。得益于定海未经历大规模城市改造的地理优势,这座“前店后坊中间加工”的建筑格局得以完整保留,成为全国罕见的银楼历史标本。为复原品牌记忆,现任掌舵人陈永自2017年起系统梳理家族藏品,目前已收集近200件文物,包括金银器、手写契约、百年票据等。其中,一件银鎏金錾刻虎牙挂件堪称镇馆之宝——这件为孩童定制的辟邪饰品,以龙生九子中的“螭吻”为造型,舌部錾刻“三省”二字,工艺复杂度被专家评价“不输当代奢侈品”。另一枚刻有品牌名称的清末纪念章,则印证了其早期定制业务的传统,为如今的企业奖章、徽章定制服务提供了历史依据。更令人惊喜的是,开业前夕,团队通过当地收藏家牵线,从居民手中无偿寻回失传多年的老牌匾,这块曾被用作水缸盖的木匾,如今成为品牌传承的核心象征。
面对快速增长的实物贵金属市场,三省银楼制定了清晰的产业路径。数据显示,国内该领域规模已达1600亿元,年增长率达27%,其中投资型金条、金币板块增速显著,2025年上半年首次超越消费型黄金首饰。基于此,品牌将资源集中于高增长赛道,推出“永银+三省”双品牌战略:“永银”作为中国金币特许经销商,专注银行渠道,主打熊猫金币等投资产品;“三省”则以线下门店为核心,提供黄金回购服务。目前品牌已拥有62家门店,计划至2026年底增至100家,形成“银行发售-门店回购”的闭环。陈永指出,国内金币消费占比仅4%,远低于国际市场1:1的比例,未来将通过门店设立“金币回购中心”,提升公众对金币投资的认知。
在品牌传播策略上,三省银楼拒绝“烧钱式”广告投放,转而采取“三步走”模式:首先以定海原址为基地,还原三个门脸并打造银楼博物馆,展示百年藏品与手工技艺;同时在南京运营艺术馆,建设观光工厂,让品牌故事具象化;其次依托门店网络,让消费者直接体验黄金产品与回购服务;待内容与渠道成熟后,再针对高净值人群聚集的机场、高铁站等场景进行精准推广。客群定位方面,品牌从聚焦高净值人群转向“全年龄段覆盖”,尤其关注年轻消费者。陈永观察到,部分90后月收入2-3万元,会定期定存黄金,“他们需要设计感强、交易便捷的小克重产品,这正是我们下一步的发力方向。”
作为资深黄金投资者,陈永在活动中分享了独特的财富理念:“不要被短期价格波动干扰,应按收入比例配置黄金。比如月入5万,可拿出20%即1万元投资黄金,将其视为长期陪伴的资产。”他以自身为例,从黄金价格800元/克时开始持续买入,通过抵御通胀实现了资产沉淀。目前这一理念尚未普及,品牌计划通过门店讲解、短视频科普等方式,推动“买黄金=存钱+增值”的认知渗透。此次重启,不仅是三省银楼的品牌复兴,更折射出老字号在新消费时代的转型逻辑——以历史底蕴为根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传承中创新,方能在千亿赛道中占据一席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