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中汽研牵头制定电池新国标:半固态电池明确定义 固液混合电池走向规范

   时间:2025-11-14 14:38:26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王芳透露,我国正加快制定电池术语与分类国家标准,将电池明确划分为液态、固液混合、全固态三大类。这一举措旨在统一行业术语,消除此前因定义模糊引发的争议,例如“半固态电池是否属于固态电池”“液体含量标准如何界定”等问题。

根据新标准,固液混合电池将取代“半固态电池”的表述。这类电池通过添加固态电解质材料提升性能,但仍保留部分液态电解质;而全固态电池则完全摒弃液态成分,采用固态电解质,具备更高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不过,全固态电池目前仍处于实验室研发阶段,技术瓶颈和成本问题尚未突破。行业预测,全固态电池有望在2027年实现示范性装车,2030年后进入大规模量产阶段,而固液混合电池作为过渡方案,已加速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此前,由于缺乏统一标准,企业宣传中常出现概念混淆。例如,2022年东风汽车交付的50辆“固态电池汽车”,实际搭载的是赣锋锂业生产的固液混合电池;2024年智己汽车推出的“超快充固态电池”,供应商清陶能源也承认属于半固态电池。类似情况在东驰能源的展品中同样存在,其宣传手册标注“准固态三元锂电池”,展品标签却写为“固态三元电池”。

为规范市场,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于今年6月发布《全固态电池判定方法》,首次明确全固态电池的定义:离子传递需完全通过固体电解质实现,且需通过双重检测——破口目视无液体渗出,以及120℃真空干燥6小时后失重率低于1%。失重率指样品在特定条件下质量损失与初始质量的比值,这一指标为全固态电池的判定提供了量化依据。

业内人士指出,团体标准与国家标准的出台将有效遏制借固态电池概念炒作的行为。通过技术分类和命名规范,企业和消费者能更清晰地识别产品特性,避免因概念模糊导致的市场混乱,进而推动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目前,全固态电池的研发竞争已进入关键阶段,多家企业正加速突破技术瓶颈,以期在未来市场中占据先机。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