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演播厅内,一场前所未有的汽车发布会吸引了全国目光。这里曾见证过无数国之重器的亮相,却从未为单一汽车品牌举办过专属发布会。然而,长安马自达EZ-60打破了这一惯例,成为首个登上“第一发布”IP的汽车产品。这场被主持人尼格买提誉为“时代加速声音”的盛会,不仅是一台新车的登场,更是一次中国智造实力的集中展示。
央视选择长安马自达EZ-60作为首个汽车品牌合作伙伴,并非一时冲动。早在新车上市前,央视财经的《超级工厂》栏目就深入长安马自达南京工厂,用镜头记录下四大车间的严苛制造流程,赢得了网友的广泛赞誉。这一系列报道不仅展示了长安马自达的制造实力,也为双方的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长安马自达与央视在“全球化”理念上的高度契合。长安马自达将南京工厂打造为新能源出口基地,其推出的EZ-6已成功获得欧洲市场准入资格,并计划进一步拓展东南亚和澳洲市场。EZ-60作为后续车型,同样将肩负起出海重任。这种实打实的全球化布局,与央视“讲好中国智造故事”的愿景不谋而合。
产品本身的硬实力,是长安马自达EZ-60赢得央视青睐的关键。从研发之初,EZ-60就瞄准了C-NCAP(2024版)、E-NCAP双五星以及中保研全优G这三大全球最严格的安全标准。为验证安全和品质,长安马自达投入近1亿元,使用100多台测试样车,覆盖国内外市场。最终,车内乘员安全指数获得96.5%的高分,远端保护更是满分,这一成绩在同级别车型中极为罕见。EZ-60还能适应全球9个国家的道路性能,堪称“全球好车”的典范。
EZ-60的“全球好车”身份,离不开其强大的供应链“朋友圈”。从钢材到电池,从智能系统到制造工艺,每一环节都汇聚了细分领域的顶尖资源。例如,宝钢为EZ-60量身定制的1470MPa冷冲压钢,打破了“热成型钢才能达超高强度”的传统认知,并采用GA锌铁合金防腐技术,确保车辆在自然环境下使用30年无虞。中创新航则为EZ-60提供了15分钟快充技术,电池系统具备8级防护,提前满足2026年中国“新国标”和欧洲E-NCAP标准。
在智能化体验方面,EZ-60搭载了梧桐车联全球首发的4nm车规级芯片,该芯片通过AEC-Q100认证,能在-40℃至125℃的极端环境下稳定工作,设计寿命超过15年,算力是主流SA8155芯片的1.6倍。它支持多语言实时交互,复杂对话准确率提升55%,无论是中国用户的方言还是欧洲用户的英语,都能精准识别。这些合作并非简单拼接,而是经过反复测试和打磨,确保语音交互适应不同地区口音,导航精准识别复杂路口。
长安马自达常以“慢”自居,但这种“慢”实则是对用户需求的深刻敬畏。EZ-60的“全球好车”身份,体现在每一个使用场景的贴心设计中。例如,在设计上,新车融合了马自达日本广岛、中国南京、欧洲法兰克福三国设计团队的智慧,采用9组贯通式风道和19个真风口,不仅优化了风阻60.8counts,还使CLTC续航提升41公里,高速时能为后轴提供最高705牛的稳定下压力。这些设计既满足了德国不限速高速的操控需求,也解决了中国城市通勤的续航痛点。
驾驶体验方面,EZ-60延续了马自达“人马一体”的特色,并基于全球化调校。由日本广岛总部、德国法兰克福研发中心、中国南京研发中心和重庆长安母公司四国四地工程师联合完成,试了200多种悬挂调教方案,累计测试超900万公里,其中欧洲道路投入100辆车跑了100多万公里。最终形成的驾乘体验,让潜在用户赞不绝口。
生产EZ-60的南京工厂,是马自达海外最佳工厂之一。冲压车间自动化率100%,焊装车间800台机器人全自动焊接,总装车间对千余颗螺栓实施100%扭矩监控,实现“一车一码一件”可溯源。无论是出口欧洲、东南亚的车型,还是中国在售车型,品质均保持一致优秀。
进入新能源时代,汽车更新换代速度加快,但长安马自达EZ-60却选择了一条“慢而稳”的道路。它不盲从热点,不敷衍用户,将产业链实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体验。EZ-60的出海,不仅带去了一台车,更传递了中国智造的标准和温度。好车,从来不是争出来的,而是磨出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