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量子研究院近日宣布,基于“祖冲之三号”核心芯片技术的超导量子计算机“天衍-287”已完成系统集成,即将通过“天衍”量子计算云平台向全球用户开放服务。这一突破标志着我国量子算力正式进入“全球共享”阶段,在特定任务处理效率上较传统超级计算机提升4.5亿倍,为量子计算实用化进程注入强劲动力。
作为我国首个具备“量子计算优越性”的云平台,“天衍-287”的硬件基础源自国际顶尖成果。2025年3月,《物理评论快报》以封面文章形式报道了“祖冲之三号”的突破性进展——该原型机采用105个数据比特与182个耦合比特的架构,在量子随机线路取样任务中展现出超越经典计算机千万亿倍的性能优势。此次“天衍-287”的部署,首次将实验室级量子算力通过云端向全球开放,推动量子计算从科研探索转向产业应用。
在系统构建层面,“天衍-287”实现了三大核心突破:全链条国产化、AI深度赋能与超量融合架构。研究团队联合国内科技企业,攻克了大容量稀释制冷机长期稳定运行、低温信号链路设计等关键技术,构建起从芯片制备到整机集成的自主供应链。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出超导芯片参数自动校准系统,将调试效率提升90%以上。同时,该系统与“天翼云”超算中心实现硬件直连,形成量子-经典混合算力网络,支持用户按需调用不同计算资源。
中电信量子集团测控团队负责人张鑫方透露,在整机集成过程中,团队重点解决了低温元器件可靠性、测控系统高精度运维等难题,最终形成涵盖硬件、软件、云平台与生态应用的全国产化工具链。这种“四位一体”的架构设计,为量子计算机的规模化商用奠定了技术基础。
自2023年11月上线以来,“天衍”量子计算云平台已吸引全球60余个国家的用户参与实验,累计访问量突破3700万次,完成超270万项计算任务。平台通过降低使用门槛,使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用户能够远程开展材料模拟、药物研发、密码分析等高复杂度计算。目前,该平台已构建起覆盖硬件交付、云服务、教育科研及行业解决方案的完整产品体系。
量子计算与精密测量事业部总经理查子龙表示,云平台的开放标志着我国量子技术从技术领先迈向生态构建阶段。通过持续拓展应用场景,量子算力正在向金融、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渗透,助力提升我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核心话语权。随着“天衍-287”的加入,这一全球领先的量子计算服务平台将进一步推动量子技术走向千行百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