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偏远山林旅行时,拿出手机却发现“无服务”,这种尴尬场景或许很快将成为过去。据彭博社报道,苹果公司正加速推进iPhone卫星通信功能的升级,不仅计划扩展现有功能,还可能引入5G非地面网络(NTN)技术,让手机在无基站覆盖区域也能保持连接。
苹果的卫星通信探索始于十年前,当时的目标是通过卫星网络替代地面基站,实现全球无缝覆盖。尽管初期技术条件不成熟,但苹果选择分步推进:2019年iPhone 14首次支持紧急情况下的卫星救援联系;2023年进一步实现无网iMessage图片传输;今年Apple Watch Ultra 3也加入了卫星通信功能。这些迭代体现了苹果“先基础后完善”的产品哲学。
根据内部开发计划,苹果正筹备多项卫星通信升级:开放第三方应用卫星API接口,允许开发者将卫星连接集成到自家应用中;在苹果地图中引入卫星导航功能,支持无蜂窝网络和Wi-Fi环境下的定位;增强iMessage功能,支持图片传输;优化卫星连接条件,未来iPhone可能在口袋、车内甚至室内接收卫星信号;硬件层面,明年iPhone将支持5G NTN技术,通过卫星扩展蜂窝基站覆盖范围。
目前为iPhone提供卫星服务的是Globalstar公司,但其老化网络难以满足未来需求。市场领先的卫星服务商是马斯克的Starlink,该公司正寻求以100亿美元收购某企业,这一动向引发行业关注。据The Information报道,iPhone 14发布前,马斯克曾提议让SpaceX和Starlink成为苹果独家卫星供应商,合作期18个月,但被苹果拒绝。若收购完成,苹果将面临选择:继续与Starlink合作、自建卫星服务,或寻找其他供应商。
行业分析认为,尽管苹果与马斯克因卫星通信等问题关系微妙,但若要实现技术突破,Starlink仍是最佳选择。苹果内部对是否成为卫星运营商存在分歧:部分高管认为运营卫星网络收益有限且可能引发监管问题,因此苹果选择延长免费卫星服务期限以规避风险。尽管已向Globalstar投资约20亿美元,但苹果大概率不会收购该公司,而是倾向于将基础功能免费开放,进阶服务交由第三方运营商提供。
手机厂商对卫星通信的探索并非新鲜事。上世纪90年代,摩托罗拉曾推出“铱星计划”,试图通过卫星组网实现全球覆盖,但因成本高昂和地面基站普及而失败。如今,随着极端天气频发和弱信号场景增多,无网通信功能正从探险家专属变为大众需求。华为等国产手机厂商已领先一步,实现卫星图片传输和通话功能,并开发出基于蓝牙的近场通信技术,在车库、地下室等场景实现设备间直接通信。
苹果也在布局类似技术。2018年,苹果曾被曝研发无需Wi-Fi和蜂窝数据的“对讲机”功能,但因与英特尔基带深度绑定而搁置。随着苹果完成对英特尔基带团队的收购,自研C系列基带即将登场,这项功能有望重新回归。无论是卫星通信还是近场通信,这些探索都指向同一个目标:打破信号限制,让手机在任何环境下都能连接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