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聚焦智能座舱未来设计的行业盛事迎来关键节点——2025 JoySpace均胜电子智能座舱设计大赛复赛评审圆满收官,12支顶尖团队从众多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正式开启终极对决的征程。作为智能座舱生态领域的标杆企业,均胜电子通过此次赛事搭建创新平台,旨在挖掘行业新生力量,探索未来出行空间的无限可能。
入围名单呈现鲜明的跨界融合特征,既有独立设计师的先锋探索,也有高校学子的学术创新。独立设计师朱营凭借突破性设计理念成为唯一入选的个人代表,其作品以独特的交互逻辑引发评委关注。高校阵营则展现出强大的集体创造力:燕山大学宋昊团队、湖北工业大学谢雨团队等10支学生队伍,通过融合人机工程学、材料科学与艺术美学,提交了兼具功能性与未来感的座舱设计方案。西南交通大学单雨玥团队提出的模块化座舱概念,吉林大学王简团队探索的沉浸式光影系统,均展现出年轻一代对智能出行的深度思考。
评审专家指出,本届赛事作品呈现三大显著趋势:一是技术集成度显著提升,多支团队将AR/VR、生物识别、AI语音交互等前沿技术深度融入座舱设计;二是人性化考量成为核心指标,从儿童安全座椅的智能监测到老年用户的适老化改造,设计细节处处体现人文关怀;三是可持续理念贯穿创作全程,可降解材料的应用与能源循环系统的设计成为重要评分维度。这些特点折射出行业正从技术驱动转向用户价值驱动的转型方向。
随着12强名单的公布,赛事进入最终冲刺阶段。根据规则,晋级团队将获得均胜电子提供的原型开发支持,包括3D打印设备、仿真测试平台及工程师技术指导。决赛阶段将增设用户体验测试环节,真实驾乘者的反馈数据将成为重要评审依据。这种"技术验证+市场检验"的双轨制评审模式,确保最终胜出方案既具备技术前瞻性,又能切实解决用户痛点。
这场设计盛宴不仅关乎竞赛名次,更承载着推动行业革新的使命。均胜电子相关负责人透露,优秀作品有望纳入企业研发管线,部分创新模块或将在2026年量产车型中实现技术转化。随着智能座舱从单一驾驶空间进化为"第三生活空间",这场汇聚产学研多方智慧的创意碰撞,正在重新定义人车关系的未来图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