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来自太阳系外的神秘彗星——3I/ATLAS,正引发全球科学界的广泛关注。这颗被称作“星际访客”的天体,是人类有记录以来第三个闯入太阳系的星际来客,其独特的起源与行为特征,为天文学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已动员多台空间探测设备,对这颗彗星展开密集观测。参与协同观测的任务多达15个,包括詹姆斯·韦布太空望远镜(JWST)、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MRO)、“毅力号”火星车以及“露西号”小行星探测器等。NASA科学任务理事会副局长尼基·福克斯表示,为捕捉这一转瞬即逝的机会,团队甚至突破了科学仪器的常规能力极限,远超其原始设计目标。
关于3I/ATLAS的身份,NASA官员在发布会上明确证实,它是一颗彗星,而非网络传言的“外星飞船”。副局长阿米特·克沙特里亚强调,其外形与行为均符合彗星特征,所有证据均指向其彗星本质。福克斯补充道,观测数据迅速证实,它表现得像一颗典型彗星,截至目前未发现任何技术特征或其他异常信号,足以支撑其为非自然天体的假设。
尽管并非外星造物,3I/ATLAS的独特性仍不容忽视。它是一颗来自遥远恒星系统的古老彗星,为科学家提供了直接对比太阳系与系外物质的机会。NASA天体物理学部代理主任肖恩·多马加尔-戈德曼指出,这颗彗星携带的远古尘埃,可能揭示系外恒星系统的形成环境与物质基础。
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MRO)于10月2日拍摄的图像显示,3I/ATLAS呈现为一团模糊的白色球状结构。克沙特里亚解释,这团“球”实为彗发,即彗星在向太阳运行途中释放的尘埃与冰粒云团。结合詹姆斯·韦布望远镜与SPHEREx空间望远镜的红外数据,科学家进一步探测到彗发及环绕彗核的气体尘埃云中存在大量二氧化碳气体,甚至在彗核中发现了水冰成分。
NASA太阳系小天体首席科学家汤姆·斯塔特勒透露,3I/ATLAS的行为与典型彗星一致,会挥发二氧化碳与水,但其二氧化碳挥发比例显著高于水,这一现象极具研究价值。这颗彗星在成分上存在若干异常:例如10月29日过近日点时急剧增亮,以及在远离太阳时气体中检测到发光的镍蒸气。斯塔特勒指出,尽管已知彗星可释放镍与铁元素,但3I/ATLAS的镍含量异常高于铁,这一现象亟待后续研究。
目前,3I/ATLAS的尺寸仍无法精确测定,估算直径介于数百米至数公里之间,浓厚尘埃云也严重阻碍了对其本体形态的解析。关于其起源,科学家推测它可能来自太阳系外的某个恒星系统,但具体路径与形成机制仍是未解之谜。韦布望远镜凭借其深空观测能力,或将成为最后一台目送3I/ATLAS离去的航天器,持续捕捉其微弱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