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在太空探索领域取得新进展,一批经过特殊研制的月壤砖样品在完成一年的太空暴露实验后,已顺利返回地球。这批样品由中国载人空间站工程空间科学与应用项目“模拟月壤烧结样品的空间服役性能与工艺优化研究”团队研制,由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数字建造中心首席科学家丁烈云院士主持。
据团队介绍,这批月壤砖是模拟月球土壤成分烧制而成,其抗压强度远超普通红砖和混凝土砖,达到后者的三倍以上。这些砖块采用独特的榫卯结构设计,便于未来在月球表面进行拼装建造,为建立月球基地提供重要材料支持。2024年11月15日,天舟八号货运飞船将74块月壤砖送入中国空间站,开展为期1至3年的舱外暴露实验。
目前,编号为R5的样品单元已完成首年实验任务,于近日返回地面。经专业人员现场确认,样品状态保持良好,未出现明显损伤。剩余样品将继续留在空间站,完成后续两年和三年的暴露实验,以获取更全面的空间环境影响数据。这些实验数据将帮助科学家深入理解月壤砖在极端太空环境中的性能变化规律。
研究人员计划对返回的月壤砖进行详细分析,通过对比地球环境与太空环境下的性能差异,评估其在月球表面长期使用的可行性。这项研究不仅关注材料本身的物理特性变化,还将探讨空间辐射、微流星体撞击等因素对材料结构的影响,为未来月球基地建设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这种特殊月壤砖的研发标志着中国在月球原位资源利用领域迈出重要一步。与传统从地球运输建筑材料相比,利用月球本土资源制造建材可大幅降低太空探索成本。目前,中国科学家正持续优化月壤砖的烧制工艺,探索不同成分配比对材料性能的影响,为未来大规模月球建设做好技术储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