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人形机器人“进厂”新进展:宝山探索数采中心与供应链平台助力

   时间:2025-11-21 18:55:05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上海机器人产业园,历经三十余载发展,已汇聚近300家企业,成为工业机器人领域的重要集聚地。如今,随着人形机器人技术的兴起,这一园区正积极拓展新赛道,推动产业升级。在宝山区,一个名为具身智能数采中心的创新载体正在筹备中,旨在为人形机器人提供真实工厂环境下的实训与数据采集平台,助力技术突破与商业化应用。

人形机器人能否像人类一样在工厂中灵活作业,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乐观者认为,两三年内即可实现商业化落地;而谨慎者则指出,要达到自主处理复杂任务的水平,仍需十年以上的技术积累。上海开普勒机器人有限公司中国业务负责人张梅魁表示,与标准化操作的机械臂不同,人形机器人更擅长应对柔性化、小批量生产需求,例如在拧螺丝任务中,需根据螺丝长度差异即时调整操作策略。

船舶制造领域对人机协作的需求尤为迫切。中国造船业虽已位居全球前列,但高水平电焊工人的短缺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视比特(上海)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婷婷介绍,公司正联合行业龙头企业研发一款身高约1.7米、体重65公斤的人形机器人,专为船底焊接等复杂场景设计。该机器人配备3D视觉引导系统,可精准导航、避障并定位焊缝,成为名副其实的“钢铁裁缝”。

具身智能数采中心的建设将采用“建运分离”模式,通过开源共享与市场化服务相结合的方式运营。刘婷婷透露,中心计划开放部分实验室数据,吸引更多创新团队参与视觉引导、焊缝检测等核心技术的攻关。这一举措有望加速人形机器人在垂直领域的应用落地,为行业提供可复制的解决方案。

从实验室到工厂,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应用离不开集成商的支持。这些专注于二次开发的团队如同机器人的“搭配师”,根据不同场景需求,从硬件到软件进行定制化组合。上海机器人产业园已吸引一批此类企业入驻,但此前它们常需跨区域采购零部件,导致成本高企且效率低下。

为解决这一问题,宝山区经委等部门支持打造的供应链平台近日上线。企业通过搜索关键词即可获取上下游供应商信息,实现柔性定制生产。上海机器人产业园总经理张颖表示,平台未来将升级至2.0版本,嵌入在线采购等功能,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提升产业链协同效率。

算力支撑是上述平台建设的关键。宝山区已主动对接“上海市智能算力公共服务平台”,建立跨区域智算资源联动机制,为人形机器人研发机构与企业提供算力保障。根据《宝山区高质量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到2027年,该区将力争打造成为技术策源、成果转化和场景示范的标杆区域。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