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AI基础设施负责人Amin Vahdat在近期内部会议上强调,为应对AI服务需求的指数级增长,公司必须以更激进的方式扩展算力规模。他在展示的《AI基础设施》主题PPT中明确指出,当前技术迭代周期已缩短至每六个月翻倍,未来四到五年内算力总量需实现千倍级跃升。这一战略目标被视为谷歌在AI竞赛中保持领先的核心支撑。
Vahdat特别澄清,谷歌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巨额投入并非单纯追求规模竞争。他解释称:"我们的目标是通过技术创新构建全球最可靠、性能最优且扩展性最强的计算体系。虽然需要持续投入大量资金,但所有决策都围绕技术突破而非资本比拼。"这场会议吸引了谷歌CEO桑达尔·皮查伊和CFO阿娜特·阿什肯纳兹等高层参与,显示出公司对AI战略的高度重视。
在提升算力的具体路径上,谷歌正采取多管齐下的策略。除持续扩建数据中心外,公司上周发布的第七代张量处理单元(TPU)成为技术突破的关键载体。这款自研芯片的能效较2018年初代产品提升近30倍,配合更高效的模型架构优化,形成软硬件协同的算力提升方案。Vahdat透露,这种技术组合将帮助谷歌在保持成本可控的前提下实现算力指数级增长。
皮查伊在会议中特别指出,2026年将成为AI行业发展的关键转折点。面对员工关于AI投资泡沫的质疑,他直言:"当前真正的风险不是过度投资,而是投入不足可能错失战略机遇。"这位CEO用财务数据佐证观点:谷歌云本季度收入同比增长34%至超150亿美元,积压订单总额达1550亿美元。他强调,若算力供给能进一步释放,这些核心业务指标将获得更显著提升。
针对市场关注的资本支出效率问题,谷歌管理层展现出战略定力。皮查伊认为,公司稳健的资产结构完全能够支撑长期技术投入,当前34%的云业务增速和千亿级订单储备,正是技术驱动增长的明证。这种发展模式与单纯依靠资本扩张的路径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出谷歌在AI竞赛中的差异化竞争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