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粒子物理研究领域近日传来重大突破,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在正式投入运行仅两个月后,即向全球科研界递交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这项由我国主导建设的大科学装置,凭借其突破性的技术指标,为破解中微子质量顺序这一世纪难题提供了关键数据支撑。
作为全球首个专门为中微子研究量身打造的超大型实验装置,江门中微子实验的核心探测器展现出惊人的性能表现。实验团队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其对中微子关键参数的测量精度较国际现有最好水平提升了1.5至1.8倍,这种量级的精度跃升在基础物理研究领域极为罕见。该装置采用独特的地下探测方案,通过2万吨级液体闪烁体探测器阵列,成功捕捉到来自核反应堆的中微子信号。
中微子作为宇宙中最神秘的粒子之一,因其极难探测的特性被科学界称为"幽灵粒子"。这些质量极微小、几乎不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粒子,却可能承载着宇宙起源与演化的关键信息。江门中微子实验的突破性进展,使人类首次在测量精度上达到能够区分三种中微子质量顺序的临界点,这为验证粒子物理标准模型提供了全新维度。
项目核心团队透露,当前公布的成果仅是阶段性突破。实验装置配备的20英寸光电倍增管阵列与3英寸辅助探测系统,已实现设计指标的完美验证。在接下来三年的数据采集周期中,科研人员将通过持续优化探测技术,力争将测量精度再提升数个量级,最终以无可争议的"中国精度"确定中微子质量顺序。这项基础研究的突破,不仅将改写粒子物理教科书,更可能为暗物质探测、宇宙膨胀机制等前沿课题开辟全新研究路径。
该实验装置坐落于广东江门地下700米深处,其选址经过精密计算,可最大限度屏蔽宇宙射线干扰。实验合作组汇聚了来自17个国家的300余名科研人员,这种国际合作模式既体现了中国在基础科学领域的引领地位,也为全球粒子物理研究搭建了重要平台。随着数据采集工作的持续推进,这项"地下深处的宇宙探索"正逐步揭开微观世界最隐秘的角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