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东山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东山精密”)近日正式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计划在香港市场挂牌上市。若顺利完成,该公司将形成“A+H”双资本平台格局。截至最近一个交易日收盘,其A股股价下跌8%,市值维持在1186亿元水平。
作为深耕精密制造领域的企业,东山精密的发展轨迹可追溯至1980年苏州东山镇的一家小型钣金冲压厂。1998年完成改制后,公司于2010年登陆深交所,逐步构建起覆盖电子电路、光电显示、精密制造三大核心业务的产业矩阵。目前旗下拥有70余家全资、控股及参股企业,与全球多家行业领军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其产品体系涵盖光模块、柔性/刚性印刷电路板、新能源汽车金属结构件等高科技领域。
财务数据显示,2022至2024年间,公司营业收入从315.8亿元稳步增长至367.7亿元,但同期毛利呈现下降趋势,分别为50.91亿元、46.8亿元和42.17亿元,毛利率由16.1%逐年下滑至11.5%。经营利润方面,2024年录得16.71亿元,较2022年的34.85亿元缩减超过五成。期内净利润同样承压,2024年为10.85亿元,较两年前减少54%。
进入2025年,公司业务表现出现分化。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69.55亿元,同比增长2%;经营利润10.63亿元,同比增长12.7%;但期内净利润仅增长35.8%至7.59亿元。第三季度单季营收突破百亿达101.15亿元,同比增长2.82%,然而净利润同比下降8%至4.65亿元,扣非后净利润降幅扩大至15.86%。业务结构方面,电子电路板块贡献最大,2025年上半年占比达65.2%,精密组件和触控显示业务分别占比13.9%和18%。
股权架构显示,袁氏家族形成实际控制。截至招股书披露日,袁永刚直接持股16.53%,其兄袁永峰持股13.51%,父亲袁富根持股3.21%,三人合计行使约33.26%的投票权。董事会由7名执行及非执行董事与4名独立董事组成,形成多元化决策体系。机构投资者方面,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3.75%,睿远成长价值混合基金、新华人寿保险等知名机构位列前十大股东。
在全球化布局方面,公司持续加码东南亚市场,2023年启动泰国工厂建设并完成苏州晶端收购。欧洲业务通过2025年收购索尔思光电和GMD集团实现扩张,光模块业务由此起步。这种“本土深耕+海外拓展”的战略,使其在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算力基础设施等高增长赛道占据先机,但也面临成本上升带来的盈利压力。此次港股上市计划,或将成为其突破现有资本瓶颈的关键举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