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领域正迎来一场技术革新,全固态电池的产业化进程迈出关键一步。国内首条大容量全固态电池生产线已正式建成,目前进入小批量试生产阶段,标志着这一颠覆性技术从实验室走向量产应用。

与传统锂离子电池不同,全固态电池采用全固态电解质替代液态电解液,彻底消除了液体泄漏风险。这种结构创新使电池具备双重优势:一方面显著提升能量密度,另一方面大幅增强热稳定性。据技术团队介绍,新型电池的能量密度较现有产品提升近一倍,可使电动汽车续航里程从500公里跃升至1000公里以上。
生产环节的工艺突破是技术落地的关键。研发团队通过干法工艺将负极制造的传统三道独立工序整合为连续生产流程,不仅减少设备占地面积,更将能耗降低30%以上。在电解质材料方面,自主研发的固态复合材料突破了传统液态电解液的耐温极限,使电池在极端温度环境下的安全性得到质的提升。

广汽集团新能源动力研发负责人祁宏钟透露,该产线已具备60安时以上车规级电池的量产能力,产品通过多项严苛测试验证。按照规划,2026年将启动小批量装车试验,2027年起逐步扩大生产规模,预计到2030年形成完整产业链配套。这项突破不仅为电动汽车续航焦虑提供解决方案,更可能重塑全球动力电池产业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