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宣布,我国将全面推进5G与工业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打造升级版应用体系,并同步启动工业互联网与人工智能的融合赋能行动。这一举措标志着我国“5G+工业互联网”正式迈入规模化应用的新阶段,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注入强劲动力。
数据显示,全国“5G+工业互联网”建设项目已突破2万个,覆盖41个工业大类。在福建泉州,一家全球规模最大的陶瓷智能化生产基地通过5G+机器视觉系统,实现了30秒完成坯体均匀喷釉的自动化生产,质检环节的数字化覆盖率达90%以上。浙江诸暨的环保装备车间则通过5G与物联网技术协同,将原料下料到成品包装的全流程作业效率大幅提升,同时降低了能耗与物耗。
在云南怒江州的咖啡加工领域,5G与AI技术的结合彻底改变了传统生产模式。数字化生产线通过机器视觉与算法实时识别咖啡豆的颜色、大小及缺陷,分选精度高达99.8%,精深加工率从35%跃升至80%。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显示,我国已涌现出百家全球领先的5G工厂,其平均产能提升25%,产品质量提高21%,运营成本降低19%。
与此同时,我国卫星物联网业务商用试验正式拉开帷幕。这项为期两年的试验将支持企业依法开展卫星物联网业务,通过卫星通信技术为偏远地区、海洋、天空等地面网络难以覆盖的区域提供广域物联网连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指出,卫星物联网具有全域覆盖的独特优势,可弥补传统物联网在地理空间上的局限性。
根据规划,试验将推动卫星物联网在交通、能源、渔业、应急、工业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活力,促进商业航天产业安全健康发展。目前,我国已建成自主可控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拥有300余家具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重点平台连接的工业设备数量超亿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