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一位从广州自驾回湖北的电车车主,在高速服务区遭遇了充电难题。他手持49号的充电叫号单,在寒风中苦等了两个小时,期间前方的车主甚至因等待时间过长而情绪激动,直言后悔没买能换电的车型。这一经历,再次将电车补能问题推到了公众视野中。
随着电车市场的不断扩大,补能问题已成为车主们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家用充电桩、公共充电站、换电站,这三种主要的补能方式,各有其优缺点,让不少车主在选择时犯了难。
家用充电桩被不少车主视为“幸福源泉”。一位安装了家用充电桩的车主分享道,他利用晚上十点后的谷电时段充电,每度电仅需三毛多,充满一次电的花费不过十几元。每天睡前插上充电枪,次日清晨即可满电出发,既方便又经济。然而,安装家用充电桩并非易事。另一位车主小李就遭遇了诸多波折,小区物业因担心电路负荷问题迟迟不肯盖章,经过电力公司的现场勘测和电表改造,前后折腾了近一个月才成功安装。而且,老旧小区由于电线老化,往往无法满足安装条件,这让不少车主望而却步。
公共充电站则如同城市中的“移动加油站”,遍布商场、写字楼等场所,看似十分便捷。但实际使用中,问题却层出不穷。有车主反映,在超市购物时想顺便充电,却发现充电桩被油车占据,保安也表示无能为力。即便充电桩未被占用,也可能因维护不善而无法正常使用。有车主在公司楼下的充电站就遇到了桩体损坏的情况,而APP上却显示“可用”,联系客服也迟迟得不到回应。据了解,老旧小区附近的充电站,十台中能有六台正常工作就已算不错。不过,在应急情况下,公共充电站还是能发挥重要作用的。有车主加班至深夜,电车电量仅剩10%,幸好小区门口的快充站及时“救场”,半小时内将电量充至80%,虽然花费比家用桩高出不少,但总比推车前行要好得多。然而,在节假日等高峰期,高速服务区的充电站却常常排起长队,有车主甚至排队三小时才充上电,天亮才得以继续行程。
换电站作为近年来兴起的一种补能方式,以其快速便捷的特点吸引了不少车主的目光。有车主试驾蔚来车型时体验了换电服务,仅需三分钟就完成了电池更换,比加油还要迅速。在商圈的换电站,工作人员提供全程服务,车主只需坐在车内刷手机即可完成换电。然而,换电站的局限性也不容忽视。首先,它仅适用于特定品牌的车型,并非所有电车都能享受换电服务。其次,换电站的网点分布较少,尤其是在三四线城市,寻找换电站的难度甚至超过了寻找公共厕所。有车主开车去乡下探亲,跑了五十公里才找到一个换电站,险些因电量不足而抛锚。换电站的电池质量也参差不齐,有车主换到的电池实际续航比表显少了二十多公里,让人心里很不舒服。
面对多种补能方式,车主们应根据自身用车需求做出选择。对于有固定车位且日常通勤为主的车主来说,家用充电桩无疑是最佳选择;对于租房住且经常跨城出行的车主来说,公共快充加偶尔换电则更为靠谱;而对于预算充足且经常跑高速的车主来说,换电车型则能省去不少麻烦。车主们还可以掌握一些补能小技巧,如利用晚上十点后的低谷时段充电,享受平台提供的优惠价格。有车主就专门等到十一点去充电站充电,认为“省一块是一块,过日子就得精打细算”。
尽管国家电网表示高速服务区充电桩覆盖率已超97%,但在节假日等车流量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充电桩仍然供不应求。去年国庆期间,高速电车日均流量就达到了1250万辆,充电桩再多也难以满足需求。因此,车主们在选择电车出行时,还需提前规划好补能路线和时间,以免遭遇不必要的麻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