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与数字生态深度融合的背景下,连接AI模型与多元应用场景的MCP协议迎来关键升级。针对传统交互模式仅支持文本与结构化数据的局限,MCP社区正式推出SEP-1865提案,通过引入交互式用户界面(UI)支持机制,为智能体(AI Agent)构建可视化操作框架,推动行业交互标准向图形化方向演进。
该提案的核心突破在于定义了MCP Apps Extension规范,通过标准化模式实现UI资源声明、工具绑定及双向通信。这一机制将静态界面模板与动态数据分离,使主机应用可在工具执行前预审界面内容,既提升性能又增强安全性。例如,当用户请求分析服务器日志时,系统不再返回纯文本数据,而是直接生成可交互的仪表盘,支持图表缩放、数据筛选等操作;配置参数时则通过可视化表单替代复杂命令行输入。
技术实现层面,规范采用分层架构设计:UI组件通过postMessage机制基于现有MCP JSON-RPC协议与主机通信,开发者可使用标准SDK构建应用,确保通信结构可审计且兼容未来功能扩展。初期版本聚焦HTML内容渲染,在沙盒化iframe中运行以保障安全,后续将逐步支持外部URL、远程DOM等高级功能。安全防护体系包含iframe权限隔离、模板预审、通信日志记录及用户操作确认四重机制,形成针对恶意服务的纵深防御。
此次升级得到行业头部机构强力支持。由OpenAI与Anthropic核心维护者联合MCP-UI创始团队制定的技术路线,已吸引Postman、Shopify等企业采用相关SDK。OpenAI Apps SDK的实践经验表明,对话式AI对富媒体界面的需求持续增长,而MCP-UI项目积累的社区资源(如丰富的开发工具包)为标准化进程奠定基础。三方合作开发的官方扩展包,旨在统一生态内的安全标准与交互模式。
为降低迁移成本,规范采用渐进式兼容策略。现有MCP服务无需改造即可运行,支持UI的工具需同时提供文本回退方案。开发者可通过早期访问SDK(https://github.com/modelcontextprotocol/ext-apps)体验新功能,社区已开放规范草案讨论通道(https://github.com/modelcontextprotocol/modelcontextprotocol/pull/1865)及技术动态追踪(https://x.com/MCP_Community/status/1992109099434353045)。详细技术文档可查阅社区博客(https://blog.modelcontextprotocol.io/posts/2025-11-21-mcp-apps/)。
这项变革标志着AI交互从命令行模式向图形化操作的重要跨越。通过将UI资源纳入协议标准,MCP不仅解决了可视化信息呈现与复杂输入收集的难题,更为AI模型、用户及应用之间的深度协作创造可能。随着生态参与者的持续投入,交互式界面有望成为下一代智能体应用的标配基础设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