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十五五”将启太空探源计划 中国空间科学向宇宙起源等前沿领域进发

   时间:2025-11-24 22:12:29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近日举行的空间科学先导专项成果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宣布,“十五五”期间将启动“鸿蒙计划”“夸父二号”等重大科学卫星任务,聚焦宇宙起源、生命起源及空间天气等核心科学问题。这些任务计划在系外类地行星探测、太阳磁活动周期研究等领域实现突破,推动我国空间科学从“并跑”向“领跑”跨越。

自2011年启动以来,空间科学先导专项已成功发射“悟空”号、“墨子号”“天关”等八颗科学卫星,取得多项世界级成果。例如,“天关”卫星首次探测到银河系内X射线暗弱爆发,为发现恒星级黑洞提供新路径;其发现的EP241021a新型X射线暂现源,为研究极端天体物理现象提供关键线索。另一项标志性成果来自“慧眼”卫星,该卫星精确测量了地球大气层密度,并揭示了黑洞吸积爆发的耀发机制,相关研究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

在技术突破方面,专项推动我国空间科学装备迈入国际前列。科研团队攻克星地光路对准技术,建成国内首个X射线标定束线,研制出灵敏度领先全球的龙虾眼X射线望远镜。卫星平台与载荷的一体化设计理念,使我国成为少数掌握该技术的国家之一。这些技术成果直接应用于“怀柔一号”卫星,该卫星通过发现独特周期性粒子沉降事件,深化了对近地轨道辐射环境的认知。

国际合作成为专项的另一亮点。“天关”卫星由中方主导,联合欧空局、德国和法国共同参与,开创了欧空局以“机遇任务”形式参与中国项目的先河。此前,“微笑”卫星已实现中欧在任务级全周期深度合作,双方通过组建国际科学团队、共享数据资源,显著提升了中国科学卫星的国际影响力。目前,专项正与多个国家商讨新合作项目,计划在暗物质探测等领域开展联合研究。

在基础研究领域,专项成果持续改写人类对宇宙的认知。“悟空”号卫星首次精确测量1TeV/n以上能区次级宇宙线硼能谱,发现其变硬结构,为揭示宇宙射线传播机制提供重要证据。该成果被国际同行评价为“开启高能宇宙线研究新窗口”。与此同时,“夸父一号”卫星观测到高能C级耀斑与日冕物质抛射的反常关联现象,仅5%的耀斑伴随窄CME,这一发现挑战了传统太阳爆发模型。

人才队伍建设与学科发展同步推进。专项建立的“首席科学家+工程两总”体制,培养出包括多位院士在内的领军人才,青年科研骨干占比超过60%。依托专项建设的重点实验室,在空间天气预报、深空探测技术等领域形成优势学科群。目前,我国空间科学论文数量和质量均居世界前列,部分领域研究水平已领先全球。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