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詹姆斯・韦布望远镜新发现:“氮超标”或成宇宙初代恒星存在铁证

   时间:2025-11-28 02:51:25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天文学家利用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JWST)取得了一项突破性发现:在早期宇宙的遥远星系GS 3073中,检测到异常高的氮氧比,这一化学特征为寻找宇宙第一代恒星——第三星族星提供了迄今最直接的证据。相关研究由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中心团队主导,成果已发表于学术期刊。

第三星族星诞生于大爆炸后约1亿年,由原始氢、氦气体直接坍缩形成,质量可达太阳的数百至数千倍。尽管这类恒星寿命短暂,但剧烈的超新星爆发会将内部合成的重元素抛射至星际空间,留下独特的化学印记。然而,由于它们形成于宇宙早期,距离地球极其遥远,此前从未被直接观测到。

研究团队负责人德韦什・南达尔指出,传统星系演化模型认为恒星质量上限约为太阳的120倍,但GS 3073的化学信号挑战了这一假设。该星系的氮含量远超已知恒星类型或宇宙事件能解释的范围,仅能用超大质量第三星族星的存在来诠释。通过模拟质量为太阳1000至10000倍的恒星演化过程,团队发现,此类恒星在短暂生命周期内能快速释放超量氮,同时保持其他元素丰度稳定,与GS 3073的观测数据高度吻合。

这一发现标志着人类首次在红移z=5.55的星系中,通过化学丰度确凿证实第三星族星的影响。GS 3073的氮富集特征被视为超大质量第三星族星存在的“化学指纹”。研究还预测,宇宙中可能存在氮过量程度更高的星系,未来JWST的观测有望进一步验证这一理论。

尽管成果引发广泛关注,争议也随之而来。剑桥大学学者罗伯托・马约利诺提出,第三星族星应形成于几乎不含重元素的“原始环境”,而GS 3073已具备相对成熟的化学组成,两者环境似乎矛盾。对此,爱尔兰梅努斯大学约翰・里根反驳称,早期宇宙本就充满未知,不能因现象奇特而否定其可能性。他强调,JWST的观测正逐步揭开宇宙黎明的神秘面纱,第三星族星的研究已进入全新阶段。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