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邦研究近日发布报告称,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将在2026年面临持续收缩的挑战,但折叠屏机型有望成为为数不多的增长亮点,尤其是苹果首款折叠屏iPhone的推出可能为行业注入新活力。根据预测,2026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降至12亿台,同比减少4%;中国市场出货量预计为2.75亿台,同比下降3%;iPhone整体出货量则可能下滑至2.34亿台,同比缩减4%。
成本压力成为制约手机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报告指出,零组件价格持续上涨将挤压厂商利润空间,例如DRAM合约价较2024年第四季度已上涨超过75%,预计2026年智能手机物料成本(BOM)将整体上升5%至7%。这一趋势可能进一步推高终端产品售价,影响消费者换机意愿。
在行业整体承压的背景下,苹果首款折叠屏iPhone被视为破局关键。富邦研究分析认为,由于面板、铰链及轻量化材料等核心部件成本较高,该设备定价可能接近市场预测区间上限。基于供应链数据与苹果利润结构模型,报告预计其售价将达2399美元(约合人民币17037元)。此前,分析师郭明錤曾预测该机型价格区间为2000至2500美元,彭博社记者马克·古尔曼则认为其售价约2000美元(约合人民币14204元)。
定价策略将直接影响市场需求表现。富邦研究以7%的市场渗透率估算,折叠屏iPhone生命周期内销量预计达1540万部,其中2026年出货量约540万部。尽管这一数字占整体市场比重有限,但报告强调其象征意义——在传统直板手机增长乏力的环境下,折叠屏可能成为高端市场的重要突破口。
技术升级方面,富邦研究透露苹果计划在2026年推出的iPhone 18系列中引入“可变光圈镜头”。由于该组件技术门槛较高,报告预测其可能由大立光独家供应。这一创新或进一步提升iPhone的影像系统竞争力,巩固其在高端市场的技术领先地位。
尽管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预计连续第三年下滑,富邦研究仍维持对折叠屏赛道的乐观判断。报告认为,随着供应链成熟度提升与成本逐步下探,折叠屏手机有望从“小众尝鲜”转向“大众消费”,成为2026年行业唯一的结构性增长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