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炒货品牌薛记炒货近期因与山姆会员店的合作引发市场热议。其烤栗子和蜜薯产品以独立包装形式进入山姆货架,价格低于门店售价的举措,在消费者群体中激起两极反应。部分会员认为此举违背了山姆"精选稀缺商品"的定位,而另一部分消费者则对性价比提升表示认可,社交平台甚至出现"求别下架"的呼吁。
这个起源于济南的炒货品牌,历经三十余年发展已蜕变为全国连锁零售商。从1992年的街边摊到2014年完成品牌注册,薛记通过产品创新完成关键转型。2020年推出的奶枣产品凭借巴旦木、灰枣与奶粉的创新组合引爆社交媒体,出现跨城抢购现象。这种成功源于其对消费升级的精准把握——选用新疆瓜子、河北板栗等优质原料,配合五道炒制工艺和零下38度速冻技术,成功重塑炒货"廉价零食"的固有印象。
资本市场的青睐印证了这种转型的成功。2022年9月,薛记完成6亿元A轮融资,创下零食行业单笔融资纪录。资金主要用于门店扩张、工厂建设和数字化升级,原计划五年内实现4000家门店的目标。截至目前,其全国门店已突破1200家,但扩张速度未达预期:2022年新增736家,2023年不足200家,千店目标延迟至2024年才达成。
高价策略始终伴随争议。536元/公斤的手剥松子、278元/公斤的冻干草莓等定价,使其获得"炒货刺客"的称号。尽管品牌方多次解释成本结构,但消费者质疑声未消。离职员工透露,高昂的店面租金和人力成本也是推高价格的重要因素。这种策略在消费下行周期面临更大挑战,部分门店出现产品下架频繁、质量波动等问题,有消费者反映苹果干含添加剂,引发健康担忧。
行业竞争格局正在变化。琦王花生强调"小锅慢炒"工艺,熊猫沫沫主打"新鲜炒货零食",都在稀释薛记的核心优势。二级市场表现更具警示意义:同为高端零食的良品铺子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下降24.45%,净亏损1.22亿元;三只松鼠虽营收增长8.22%,但净利润大幅下滑52.91%。这些数据折射出整个行业面临的增长困境。
面对压力,薛记启动多维度转型。2024年初开放山东、广东等七省加盟业务,但80平米标准店的初始投资约46万元,门槛不低。线上渠道成为新突破口,德州临邑的电商专用仓日发货能力达数万单,创始人亲自操盘差异化货盘。同年春糖会期间,品牌首次涉足流通渠道,试图打破直营加盟为主的传统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