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新电池安全国标将至,电车买家需静待还是放心购?

   时间:2025-05-04 14:15:54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新能源车的安全性问题,长久以来一直是消费者关注的焦点。其中,智能辅助驾驶技术和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尤为引人关注。近期,国家针对新能源车动力电池的安全性推出了新的强制性标准,这一变动将对整个行业的发展以及消费者的购车选择产生深远影响。

新国标相较于旧版标准,在多个方面进行了修订,其中三点尤为关键。首先,新国标明确并加强了对电池“不起火,不爆炸”的要求。旧版标准仅模糊地要求在电池热失控后5分钟内发出报警信号,而新标准则明确规定,在热失控发生后至少2小时内,电池不得起火爆炸,且所有监测点的温度不得超过60℃。这意味着电池需具备主动阻断热失控的能力,而非仅仅延缓风险。

其次,新国标在热失控报警和防护方面进行了双重强化。旧版标准要求电池在热失控导致乘员舱危险前5分钟报警,而新标准不仅要求报警,还规定在报警前和报警后的5分钟内,烟气不得进入乘员舱。这一改进旨在确保乘客在事故初期能够迅速获知风险并安全逃生,直击电动车自燃事故中逃生时间短的痛点。

再者,新国标新增和修订了多项“极端”测试场景,如底部撞击测试,模拟50km/h车速时车辆托底或飞石冲击电池底部的情况;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要求电池在完成300次快充循环后无性能衰减和安全隐患;以及通过内部加热片触发热失控,模拟电池内部短路等复杂故障场景。这些测试更贴近真实失效模式,有助于提升电池的安全性。

随着新国标的出台,消费者也产生了一些疑问。其中,最为关注的是,新国标是否意味着未来的电池将绝对安全,不会起火爆炸?对此,专家指出,所有动力电池的工况测试安全要求均基于实验,是安全的底线而非上限。尽管测试工况已尽可能模拟现实用车场景,但实际使用中仍存在大量非标工况和未知因素。因此,新国标是安全底线的提升,但现实世界中的安全仍需谨慎对待。

行业预测新国标的实施将推高电池成本15%-20%,引发消费者对新能源车未来是否涨价的担忧。然而,对于具备技术和规模优势的企业而言,符合新国标的成本增加有限,完全可以通过品牌溢价和规模优势维持价格稳定。而对于技术薄弱的中尾部企业,若无法自行消化成本压力,则可能面临淘汰。因此,大部分新能源车,尤其是中高端产品的价格预计将保持稳定。

关于现在是否适合购买新能源车的问题,考虑到起草和制定新国标的均为头部和主流的电池及整车厂家,其电池安全性标准已达到甚至超过新国标。因此,今年购车的消费者,只要选择头部和主流品牌,基本上可以放心购买。

随着新能源车市场渗透率的不断提升,竞争日益加剧,安全性要求已成为新能源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近期,工信部相继对辅助驾驶、OTA升级和动力电池的安全性要求作出新规,旨在进一步提升新能源车的整体安全性。然而,尽管新国标提升了安全底线,消费者仍需理性看待厂商的营销话术,对违背科学规律的观点和必要的风险防范保持清醒认识。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