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人工智能技术在个人隐私领域的渗透引发了广泛关注。有消息称,大型科技公司meta正计划在其新款AI眼镜中引入人脸识别技术,这一决定引发了关于隐私保护的讨论。
据悉,meta的新款AI眼镜内部代号为Aperol和Bellini,将具备实时AI功能。该功能将保持摄像头和传感器常开,利用AI技术记录佩戴者一天中的经历。人脸识别技术将作为该功能的一部分,为佩戴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体验。然而,这一功能也引发了关于隐私泄露的担忧。
值得注意的是,meta曾在第一代雷朋meta AI眼镜中放弃了人脸识别功能,出于道德方面的考虑。然而,随着联邦贸易委员会对企业态度的转变,meta重启了新款AI眼镜的人脸识别计划。这一转变在4月份meta更新其AR眼镜隐私政策时已有暗示。
meta方面表示,实时AI功能是可选的,并且仅限于佩戴者本人使用。为了增加透明度,meta正在考虑在眼镜上添加一个指示灯,以显示超感知功能是否已启用。目前,meta的AI眼镜已经在镜框一角设有指示灯,用于指示眼镜正在拍照或录像。
尽管实时AI功能已经上线,但由于电池限制,其续航时间仅约30分钟。meta正在探索新技术,以延长续航时间至数小时,并加入人脸识别功能。这一举动再次凸显了大型科技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激烈竞争。
meta的新焦点只是众多科技公司利用人工智能热潮收集和处理更精细用户数据的一个案例。据报道,Perplexity公司正在开发一款浏览器,旨在收集更多个性化用户数据。同时,OpenAI也在探索建立社交网络,以与meta AI和xAI的Grok等竞争对手抗衡。这些竞争对手可以利用用户帖子数据进行模型训练。
由Sam Altman支持的非营利组织World也推出了一款移动人脸验证设备。该设备通过扫描人们的眼球来区分人类和人工智能,进一步加剧了隐私保护的挑战。用户数据对广告商来说具有巨大价值,同时也可用于改进AI模型。然而,随着各公司竞相收集数据,隐私被逐渐边缘化,监控成为了一种趋势。
专家指出,公司的训练数据已经接近枯竭。正如《自然》杂志所言,“互联网上的可用信息已经被吸干了”。这一背景下,科技公司对于用户数据的渴望愈发强烈,但同时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隐私保护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