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商与流量的交织舞台上,一场新的合作大戏正缓缓拉开帷幕。曾经,阿里与微博的携手,让网红带货成为微博上的新风潮;而蘑菇街、美丽说等“淘宝客”网站,也曾风光一时,最终却逐渐淡出大众视野。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如今,小红书与淘宝的联盟,似乎预示着流量与电商融合的新篇章。
作为国内顶尖的种草社区,小红书与电商巨头淘宝的牵手,无疑吸引了无数目光。2025年5月7日,中国电商市场迎来了这一重要时刻——淘宝天猫与小红书正式宣布达成战略合作,推出“红猫计划”,旨在构建从内容种草到交易购买的无缝链路,实现消费转化的高效闭环。
此次合作的亮点,在于新增的“广告挂链”功能。未来,小红书用户浏览笔记时,将可直接通过下方的挂链区域,一键跳转至淘宝天猫的商品或店铺页面,实现从种草到购买的快速转化。这一功能,无疑将大大提升用户的购物体验,同时也为商家带来更多的销售机会。
然而,合作背后,关于谁更需要谁的讨论也随之而来。有人认为,淘宝对小红书的需求更为迫切。作为国内唯一具备规模化、高质量种草能力的社区,小红书在流量增长和带货能力上表现惊人,让众多巨头望尘莫及。尽管字节跳动、阿里、腾讯等纷纷试图复制小红书的模式,但始终未能如愿。
小红书的独特性与价值,使其在电商合作中占据了主动地位。然而,面对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直接竞争,以及京东、拼多多在电商领域的不同定位,小红书的选择空间其实并不宽广。综合来看,淘宝几乎成为了小红书最匹配、也几乎是唯一的优质合作对象。
从淘宝的角度来看,对小红书的渴望同样显而易见。自马云提出“三个回归”战略以来,淘宝一直在寻求回归用户、回归互联网的本质。此次与小红书的合作,正是这一战略的延续。淘宝希望通过与小红书的联手,撬动内容生态,重构流量逻辑与增长曲线,为平台注入新的活力。
回顾小红书的电商之路,可谓波折不断。从最初的自营跨境电商平台“福利社”,到后来的直播、直营电商等多个方向的尝试,小红书始终未能找到一条稳定且高效的电商发展路径。尤其是在切断外链后,小红书试图构建完整的内容-交易闭环,但效果并不理想。如今重新开放外链,无疑是对过往电商探索的一次反思与调整。
在这场合作中,小红书的角色似乎有些微妙。它既是淘宝获取站外流量的重要渠道,又像是升级版的“淘宝客”平台。随着“红猫计划”的落地,小红书博主将开始向“新一代淘宝客”演化,他们的收入结构也将从单一的广告费拓展为“广告+电商带货佣金”的复合模式。这无疑将为小红书带来广告营收的快速增长,但同时也对其内容社区的调性和平衡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合作不仅将对小红书产生深远影响,更可能引发淘宝未来的商业变革。淘宝一贯的流量管控策略——在平台初期积极借力外部流量实现增长,一旦外部合作方坐大则果断“收权”——在此次合作中同样清晰可见。淘宝如何平衡与小红书的关系,将决定这次合作能否真正实现质变。
小红书与淘宝天猫的首次UD合作以及新上线的效果广告机制,也将为品牌商家提供从内容投放到商品转化的高效链路。这种合作模式的出现,意味着用户在A平台浏览过的商品信息,可能会在B平台以不同的形式被精准推送。对于品牌商家而言,这无疑将大大提升营销效率和转化率。
在小红书传出IPO消息的背景下,淘宝的流量与商业能力加持无疑将为其IPO之路增添一份助力。然而,从长远来看,如何在加速商业化的同时保持内容社区的调性和平衡,将是小红书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这场互惠的合作背后,或许从一开始就标明了价钱和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