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隐藏式门把手设计在汽车行业中引发了广泛争议,这一设计被众多用户批评为“鸡肋”,而今,终于迎来了官方的关注与行动。5月8日,工信部宣布正式启动《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制修订计划,旨在解决当前市场上车门把手存在的安全隐患。
据项目建议书透露,市面上的车门把手产品存在强度不达标、控制逻辑存在潜在风险、操作识别困难、断电后失效以及夹手等安全问题,这些问题在紧急情况下可能导致逃生和救援受阻。因此,工信部强调,必须从安全角度出发,强化车门把手在碰撞、车辆起火等事故场景下的安全逻辑,增加机械或断电保护等安全冗余设计,确保在意外发生时车门能够顺利开启,同时防止门把手误操作。
实际上,因隐藏式门把手设计导致的悲剧并不罕见。在许多新能源汽车的事故中,由于门把手无法开启,救援人员无法及时进入车内,造成了严重后果。例如,2019年特斯拉Model S在碰撞后,门把手未能弹出,导致车内起火,造成人员伤亡。小米SU7在高速碰撞起火事件中,车门自动锁死且应急拉手位置隐蔽,也是造成意外的原因之一。在北方冬季,门把手被冻住无法弹出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使用安全。
面对这些问题,一些车企高管已经开始反思隐藏式门把手设计的合理性。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曾多次公开反对这一设计,认为其重量大、密封性差、噪音问题显著,且降低风阻的效果并不明显。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也承认,隐藏式门把手在低温冰冻和电路故障场景下可靠性不足,并表示正在研发改进方案。一些车企在制造初期就准备了备用方案,如奥迪的半隐藏式门把手设计中加入了机械备份,确保在碰撞后能自动弹出红色拉绳,实现物理解锁。
除了隐藏式门把手外,中控大屏替代物理按键的利弊权衡也成为热议话题。随着智能电动汽车的普及,许多车型都搭载了超大中控屏,旨在消除物理按键,实现简约而不简单的创新逻辑。然而,由于座舱交互能力不足,很多操作变得繁琐,导致用户不满。在法规和终端要求下,一些车企已经开始在部分车型上重新使用物理按钮。例如,大众汽车和现代汽车都考虑在未来车型中引入传统按键,保时捷也在2024年款卡宴中恢复了物理按键和旋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