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隐藏式车门把手新国标来袭,安全与美观如何平衡?

   时间:2025-05-11 08:16:54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隐藏式车门把手设计成为了汽车制造业中的一个热门话题。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消息,针对隐藏式车门把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所暴露的系列问题,相关部门正在公开征集关于《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意见。

隐藏式车门把手,即将车门把手设计得与车身融为一体,这一设计多见于新能源汽车。在市面上,各式各样的隐藏式车门把手让开车门变得像开盲盒一样充满未知。有的通过按压开启,有的则依靠触控或感应,还有的是自动弹出。目前,市场上的隐藏式车门把手主要分为“杠杆式”和“电控弹出式”两种。

“杠杆式”车门把手通过物理杠杆原理,在开门时将一端按压,另一端便会自动弹起。而“电控弹出式”则依靠电力系统进行开关控制,车辆解锁后,通过内部电机将门把手顶出,锁车时则收回。这种设计不仅具有科技感和美观性,还成为了新能源汽车的身份象征,符合未来科技的审美趋势。

然而,尽管隐藏式车门把手备受青睐,但它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在气温较低时,隐藏式车门把手可能会因冰冻而无法打开。与传统车门把手相比,隐藏式车门把手的造价成本和维修成本更高。市场应用过程中,还出现了强度不足、控制逻辑存在安全风险、识别操作难、断电失效、夹手等潜在逃生和救援风险。

专家指出,在严重的交通事故中,一旦控制系统受损,隐藏式车门把手可能无法正常弹出或操作,内部线路也可能损坏,甚至车体框架变形也可能压迫或卡住门把手,使其无法正常工作。电池断电也是一个隐患,如果隐藏式车门把手依赖电力来动作,那么电池断电将直接导致门把手无法打开,从而阻碍救援和逃生。

为了规范隐藏式车门把手的使用,此次的《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项目建议书,提出了多项规范措施。包括汽车应急式车门内把手的安装要求、隐藏式车门内把手和应急式车门内把手的标志要求、电动式车门外把手的防夹要求与试验方法、车门外把手和车门内把手的强度要求与试验方法、电动式车门把手的动态试验要求与试验方法。

专家建议,隐藏式车门把手必须配备机械或断电保护装置,车企需在车门结构内预留拉锁通道,避免碰撞变形阻碍操作。标识必须标准化,应急装置必须使用荧光反光材料,并确保夜间或浓烟环境下的可视距离。结构强度必须提升,电动把手需配备压力传感器,遇阻力自动回弹,防止儿童手指卡住等。同时,极端场景必须设计安全解决办法,如断电保护、碰撞后门锁自动解除电磁保险等。

此次公开征集意见的目的是进一步提高车辆的安全性,保障消费者的人身财产安全。从救援逃生角度,强化汽车车门外把手在碰撞及车辆起火等事故场景的安全逻辑,增加机械或断电保护等安全冗余设计要求,保证断电、碰撞等事故中车门系统能够开启,降低乘员紧急情况下的逃生难度。

对于汽车行业而言,新标准的意见征集及修订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标志着我国汽车行业在门把手安全方面将迈出重要的一步,还对供应链和技术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规定将引发汽车产业链的深度洗牌,淘汰伪科技车型,倒逼技术创新,预计新材料的需求也将激增。更重要的是,新规定不仅是对技术规范的升级,更是对汽车设计理念的纠偏和提升。

新规定强调,在科技感与安全性冲突时,安全性必须拥有绝对优先的地位。随着新规定的落地,汽车行业或将迎来连锁反应,其他争议设计如后视镜的电子化、全触控中控等也将面临安全审查。其目的在于提高汽车在极端情况下的安全性,减少因车门把手失效导致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对于消费者来说,这些新标准将提供更全面的安全保障。而对于汽车制造商而言,则意味着更高的设计和生产成本,需要在满足安全要求的同时保持产品的竞争力。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