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长安汽车发布了其4月份的销量数据,结果显示销量较去年同期下滑了9.27%。尽管新能源车型板块表现亮眼,同比增长达到46.7%,但长安福特和长安马自达等合资品牌销量依然低迷。这一数据尚未被市场完全消化,便传出“长安汽车将作为二级企业并入东风集团”的消息,甚至引发了对长安汽车单独公布产销信息合规性的质疑。
面对这一传闻,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在4月11日的发布会上首次公开确认了重组的进展,表示双方的战略重组方案已基本完成,并强调此次重组不会影响长安原有的品牌规划、技术路径及全球化战略。这一声明无疑给外界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然而,长安汽车的怒火并未因此平息。5月5日至6日,长安汽车监测到一批自媒体账号有组织地散布“长安并入东风”等不实信息,甚至恶意攻击中国汽车品牌关系。对此,长安汽车迅速采取法律手段,并对幕后组织者悬赏最高100万元征集线索。
分析人士认为,长安汽车的激烈反应与其4月份销量承压密切相关。合资品牌的低迷表现拖累了整体销量,而新能源子品牌如阿维塔、深蓝等虽然增长显著,但年销量目标完成率仍不足,市场对长安的“造血能力”提出质疑。此时谣言的扩散,可能会动摇投资者的信心,引发渠道经销商的观望情绪。
更深层次地,长安汽车的激烈反应不仅是对谣言的反击,更是对重组前景的焦虑。东风汽车集团为副部级央企,与长安的母公司兵装集团同级,而长安汽车本身仅为正厅级单位。若按行政级别主导重组,长安可能会成为东风的“二级企业”,其市场化改革成果如深蓝品牌的直营模式、阿维塔与华为的合作等可能会受到制约。
长安汽车在辟谣中强调,此次重组是国资委主导的战略整合,而非隶属关系的变更。业内分析认为,双方更可能采取“小总部+业务协同”的模式,通过资本纽带实现研发、供应链及海外渠道的整合。例如,东风的固态电池技术与长安的华为ADS智驾系统可以形成互补,而非直接合并。这种模式既能避免大规模合并带来的震荡,又能逐步释放协同效应,但需要平衡两大集团的利益诉求。
尽管东风与长安的重组符合国资委提升产业集中度的政策导向,且整合成功后新集团的年销量将超500万辆,跻身全球前五,但整合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首先,东风作为老牌副部级央企,决策流程冗长,而长安则通过市场化改革形成了更灵活的机制,两者管理风格的差异可能导致整合后效率下降。其次,双方在主流品牌上存在产品重叠,目标客群高度重合,若无法实现差异化定位,可能会引发渠道冲突和用户认知混乱。最后,技术协同与利益博弈也是一大难题,尽管长安的智能驾驶系统与东风的固态电池技术可能形成互补,但技术共享需要解决知识产权分配和研发团队融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