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一场聚焦汽车造型设计的教育与产业交流盛会——“2025汽车科技大讲堂·硬派越野巡回课”的首站课程正式拉开帷幕。此次活动由212越野车与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携手举办,旨在通过“理论知识+造车实例”的产学合作创新模式,深入探讨汽车造型设计的现状与未来。
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汽车造型设计作为理性与感性交汇、功能与美学并存的综合性学科,正迎来更为丰富的产业需求与教学升级。在这样的背景下,汽车设计师的使命与责任成为了产学融合背景下广泛讨论的话题。那么,造型设计师的使命究竟是什么?优秀的汽车设计又需要怎样的底气和勇气?
活动中,改装设计师张维嘉与高校学生代表就设计细节进行了深入交流,展现了设计师们对品牌文化、历史底蕴的深刻理解和对未来汽车设计方向的敏锐洞察。同时,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出行创新设计方向召集人王舒同,从设计教育侧出发,阐述了学界对于造型设计师时代使命的理解。
王舒同指出,汽车设计教育经历了从“汽车设计”到“交通工具设计”,再到“出行创新设计”的三轮升级。这一过程中,设计师的培养逐渐从聚焦细节的技术工种,转变为承担多元体系设计使命的创造者。在“出行创新设计”阶段,设计师们更致力于构建全球产业语境下的中国设计标准与设计研究逻辑,培养技术驱动且不被技术桎梏的未来设计师人才。
关于造型设计师的底气和勇气,前一级方程式赛车威廉姆斯车队空气动力学工程师邓烨明与212越野车品牌中心总监李然分别从工程和品牌视角给出了建议与期待。邓烨明强调,提升整车气动能效并增加视觉流畅性是设计师协同工程师在“守正”中创新的着力点之一。他以F1威廉姆斯车队为例,阐述了造型设计师与工程师紧密配合,共同提升车辆性能的重要性。
李然则从品牌发展维度表示,212越野车不仅要有传承的底气,更要有创新的勇气。她分享了212品牌在历史传承中所恪守的“正、洁、健”的焕新设计风格,以及面向新的发展阶段所采取的勇敢而坚实的步伐。这些举措无不昭示着212品牌正以“责任、探索、创造、勇敢”为指引,迈向“焕新”之路。
活动中,高校学生代表也积极参与互动研讨,对中国汽车设计使命的迭代进行了分享和拍照留影。他们表示,将努力找寻属于自己的答案,与前辈们一起续写中国汽车产业设计发展的前景。
此次“2025汽车科技大讲堂·硬派越野巡回课”央美站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年轻一代汽车科技人才提供了沉浸式实践平台,也助力企业构建了系统化、专业化的人才培养体系。产教融合的互动模式有效打通了校企合作通道,实现了校企资源互补与人才共育。未来,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相信会有更多优秀的汽车设计师涌现出来,共同开创属于中国汽车设计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