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拉利现任CEO Benedetto Vigna近期对车载屏幕的态度引发了广泛关注。在被问及法拉利车内屏幕较少的原因时,他直言不讳:“法拉利是驾驶者的梦想,不是舒适的沙发,不是智能手机,更不是数据中心。”
这番言论凸显了国内外车企在车载屏幕设计理念上的根本差异。国内车企将智能座舱视为提升竞争力的关键,而法拉利等传统海外豪华品牌则更加注重纯粹的驾驶体验。
近年来,国内汽车品牌纷纷加大在智能驾驶辅助和智能化座舱方面的研发投入。相比之下,许多传统海外品牌在这方面显得力不从心,甚至开始寻求与国内车企的合作。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车上的屏幕数量越来越多,尺寸也越来越大。除了常规的中控大屏外,副驾娱乐屏、远端屏、吸顶屏等五花八门的设计层出不穷。一台新车若没有三五块屏幕,似乎都不好意思进行宣传。
国内车企的多屏化趋势背后有着深刻的技术逻辑。硬件层面,吉利银河E8的45英寸贯穿屏、岚图梦想家的8块交互屏等技术突破,旨在将车内空间打造成“第三生活场景”。数据生态方面,每块屏幕都成为数据入口,为后续OTA升级和用户画像构建提供了基础。消费心理层面,调查显示,62%的购车者愿意为多屏配置额外支付8000元,这反映出“技术冗余即高端”的市场认知。
然而,法拉利却在这条道路上特立独行。法拉利CEO曾明确表示,法拉利客户的核心诉求是驾驶乐趣,品牌对自动驾驶技术毫无兴趣。对于普通人来说,购买家用车时可能会考虑空间、舒适性、好用易用等因素。但在法拉利的世界里,品牌本身就是最大的卖点。购买法拉利的人追求的是品牌价值和极致的驾驶感受,而非自动化和智能化。
Benedetto Vigna还基于半导体行业经验对车载大屏提出了尖锐批评。他认为,车载大屏导致驾驶员视线偏离路面时间过长,增加了行车风险。同时,屏幕过剩本质上是供应商利益驱动的结果,每块屏幕都能为供应商带来可观的额外收益。在法拉利Roma车型上,品牌仅保留了必要的交互界面,通过方向盘物理按键实现了90%的功能操作。
这种看似冲突的设计理念实际上服务了不同的客户群体。家用车市场注重空间舒适性和娱乐功能,因此智能座舱生态构建成为技术路径的首选。而超跑市场则更加注重机械性能和驾驶反馈,动力总成的精密调校才是关键。在用户决策方面,家用车消费者往往通过配置参数对比来选择车型,而超跑消费者则更加注重品牌价值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