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超快充时代来临!巨湾技研XFC电池首测,平均充电倍率8.8C引领潮流

   时间:2025-05-21 20:33:17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新能源汽车市场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而超快充技术更是成为了推动这一进程的重要力量。无论是乘用车还是商用车领域,超快充技术都备受瞩目。

近日,巨湾技研在充电新国标发布后,首次进行了行业公开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其XFC极快充电池在800A国标充电桩下,从5%至63%的SOC区间仅需3分58秒,比兆瓦闪充还快62秒。更惊人的是,5分钟内即可充入54.54kWh电量(5%-78% SOC),平均充电倍率高达8.8C,这一表现甚至超越了友商在1000A非国标桩上的成绩。

2024年底,大功率充电新国标将全面出台,新标准对充电接口的电压和电流进行了明确规定。电流上限从250A提升至800A,电压上限则从1000V提升到1500V,这一标准将覆盖充电桩枪头与车载充电插座。新国标的制定不仅考虑了安全性和成本效益,还兼顾了新旧国标接口的兼容性,避免了因电流提升而导致的元器件升级成本激增。

在测试中,巨湾技研已量产的成熟电池产品通过软件升级,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搭载该电池的2022款AION V Plus车型,在软件升级后,0-80% SOC区间的持续平均倍率超过8C,20%-70% SOC区间更是能突破更高的倍率。这表明,巨湾技研的超充电池产品在新国标下,经过软件迭代,性能有了质的飞跃。

巨湾技研总裁裴锋表示,超快充将成为电动车的标配,正如手动挡升级为自动挡一样,“无超充,不电动”的时代正在加速到来。他认为,800A是我国直流充电接口电流能力的稳妥规定,这一规定综合考量了安全性、成本以及提升功效的需求。

裴锋强调,巨湾技研在产品研发过程中,始终将场景需求放在首位,以高标准技术打造卓越的硬件性能。此次新国标升级,巨湾电池展现出了独特优势,只需软件更新,就能充分释放硬件性能。巨湾技研正在开发更具市场竞争力的XFC极快充电池产品,并计划量产上市。

在技术层面,巨湾XFC极快充电池注重恒定、可持续性的充电功率,而非仅仅追求峰值功率。裴锋认为,0-80% SOC快充区间能否全过程高功率超充,是检验超快充的硬核标准。巨湾XFC极快充电池具备峰值16C的能力,但采用全程恒流充电策略,测试中均值倍率稳定在8.8C。相比之下,一些超充电池采用非恒流充电策略,初始峰值电流高但随后持续下降,这种策略需要更大更贵的充电桩,且适用性受限。

除了超高倍率外,巨湾XFC极快充电池还凭借先进的材料工艺和创新的结构设计,实现了长寿命的特点。据介绍,其常温超快充循环圈数高达3000次,且在频繁的超充使用中,电池衰减程度小,能维持稳定的性能输出。

在测试现场,巨湾技研还展示了其电池健康监测平台的数据。数据显示,行驶里程最长的巨湾电池包已超过31万公里,且状态良好,衰减程度低于5%。

超快充电池对制造工序有着极高的精度和可靠性要求。巨湾技研正在加速推进高端产能建设,其超快充动力电池专业工厂于2022年5月启动建设,2024年已实现全面投产。这标志着巨湾技研率先实现了超快充/极快充动力电池的规模化量产。

在适应充电新国标、推动超充普及的同时,巨湾技研还在先进新材料、下一代新型储能器件等前沿科技领域取得了丰厚的技术储备和创新突破。目前,巨湾技研正在研发新一代固态电池技术,其最高能量密度能达到450Wh/kg,最高充电倍率达到6C。

裴锋透露,巨湾技研已获得国家级重大项目支持,成为“固态电池复合固态电解质研发与产业化生产”的承接单位。有望在3-5年内实现“超快充+高能量密度”的双重突破。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