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能源汽车行业再次掀起波澜,哪吒汽车母公司合众新能源被传出申请破产审查的消息,引发了公众对于新能源汽车市场残酷竞争和车主权益保障的广泛关注。
随着这一消息的传出,不少哪吒车主开始担忧起自己的用车权益。他们纷纷在相关新闻的评论区留言,询问车企破产后,车辆的服务功能是否还能得到保障,系统是否还能更新,以及车辆出现问题时该去哪里维修保养等。
事实上,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不少车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黯然退场。从威马、高合到猎豹,再到如今的哪吒,这些企业的倒闭不仅揭示了资本泡沫的破裂,也让众多新能源车主陷入了用车权益保卫战的漩涡。
据统计,新能源车企的倒闭数量在逐年攀升。到了2023年年底,能正常运行的新能源车企仅剩40多家,相比2018年巅峰时期减少了超九成。这些倒闭车企中,多半已没有售后服务中心,车主们面临着修车难、配件短缺、维修成本高昂等问题。
更为严峻的是,随着车企的倒闭,车主们曾享受的“终身质保”等承诺也化为泡影。供应链的崩塌导致配件缺货率飙升,维修周期延长。例如,哪吒汽车因核心供应商断供,电池、电机等配件缺货率超过90%,维修周期长达3个月。而猎豹汽车退市后,25万车主因零部件停产无法享受免费维保。
保险市场的反应也进一步加剧了车主的困境。由于车企破产,多家保险公司已将相关车型列入高风险名单,保费大幅上涨。部分保险公司甚至直接拒绝为已倒闭车企的车辆提供商业险,导致车主在发生事故或保险到期后可能面临“无险可保”的境地。
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属性使其高度依赖车企的持续技术支持。一旦车企退市,车机系统可能面临“断更”风险,导致车辆功能受限。例如,哪吒汽车App自今年1月起频繁出现断网问题,导致蓝牙钥匙失效、远程控车失灵等故障频发。威马汽车破产后,其随行APP也形同虚设,车机系统大面积宕机,软件Bug无人修复。
面对这一系列问题,专家呼吁建立“车企售后责任基金”,以强制企业按销量交纳保障金,确保车主在车企破产后仍能得到必要的维保服务。同时,也有专家建议对汽车生产技术制定更严格的标准,强调关键配件的统一,以节约社会资源,并对个性化配件的可维修性、质量保证期限提出严格标准。
然而,尽管有这些呼吁和建议,但车主们的维权之路仍然充满挑战。由于车企破产退市后,“三包”责任往往陷入“责任真空”,车主们往往需要通过诉讼来维权,但这一过程耗时耗力,且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因此,如何更好地保障新能源车主的权益,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