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关星链卫星安全状态的关注再度升级,焦点集中于疑似存在的大量失控卫星。据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SpaceX公司已发射星链卫星总数达到9077颗,其中在轨运行6758颗,而已陨落及正在陨落的卫星数量分别为1212颗和258颗,另有849颗处于升轨阶段。
回溯至2021年,中国空间站曾两次遭遇星链卫星的近距离接近事件,迫使空间站采取紧急轨道调整措施以避免潜在碰撞。第一次事件发生在2021年7月1日,涉及星链-1095卫星,该卫星在降轨机动后与中国空间站的距离一度缩小至仅6.6公里。紧接着的同年10月21日,星链-2305卫星的连续轨道机动状态再次引发空间站的紧急避碰操作。
当前,对于星链卫星的安全威胁分析显示,V1.5版本及以下的4712颗卫星中,有超过104颗疑似处于失控状态,其中64颗已陨落。尤为值得关注的是,仍有40颗疑似失控卫星正处于陨落过程中,包括V1.0版本的16颗和V1.5版本的24颗。这些卫星的轨道高度变化复杂,时而呈现无控衰减特征,时而又显现出主动受控的迹象,其真实状态令人担忧。
尤其令人不安的是,这些失控或疑似失控的星链卫星对中国空间站等重要空间资产构成了直接的安全威胁。目前,中国空间站正维持着三名航天员的常态化驻留,确保航天员的生命安全与空间站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然而,包括2020-001AE和2022-005AZ在内的多颗卫星,仍在370至400公里的轨道范围内运行,且预计未来将有更多卫星进入这一危险区域。
从法律层面来看,尽管国际法中并未明确规定对失控卫星的强制性披露要求,但发射国对其外空物体所造成的损害负有绝对责任。若因卫星失控且瞒报而导致损害,发射国将被视为有过失,并需承担相应责任。因此,对于星链等巨型星座项目而言,确保卫星的全生命周期受控管理不仅是道德责任,更是法律义务。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中国科研机构正依托先进的天智巨星座研究平台,对SpaceX公司每颗星链卫星的轨道操控进行实时监控与预警。通过持续跟踪并分析其对空间站的碰撞风险,中国空间站得以在潜在威胁出现前采取必要措施,确保在轨安全运行。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对空间安全的深刻认识,也为未来空间活动的安全管理提供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