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中,国产新能源车型已逐渐成为中高端市场的佼佼者,对海外及合资品牌的燃油车构成了巨大挑战。这一转变的核心在于,国内企业已牢牢掌握了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和关键产业链,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在众多海外品牌管理者中,福特现任CEO吉姆·法利以其独到的见解和对市场的深刻理解脱颖而出。他曾亲身体验过小米SU7这款新能源车型,并对其赞不绝口,甚至公开表示已几乎完全依赖电动车出行,不愿再换回燃油车。这一表态在美国引起了轩然大波,有人甚至指责他是福特的“叛徒”。
吉姆·法利对理想汽车也进行了深入调研。他惊讶地发现,理想车主普遍将增程车型视为真正的电动车,而非简单的油电或插电混动。这些车主的日常行驶里程中,高达95%都是纯电驱动,且每晚都会进行充电。他认为,理想汽车的这种创新模式极具建设性,因为增程车型的电池体积小、重量轻,成本相对较低,且整体结构更为先进。
不仅如此,吉姆·法利对比亚迪也进行了详尽的调研。他发现,美国电动车市场主要依赖三元锂电池,而磷酸铁锂电池的应用相对较少。然而,磷酸铁锂电池的成本却比三元锂电池低30%,且在多次充放电后性能衰减较小。尽管其能量密度稍低,但起火风险却大大降低。这一发现与国内业界对磷酸铁锂电池的判断不谋而合。
吉姆·法利进一步指出,福特汽车非常希望采用磷酸铁锂电池以降低成本,但遗憾的是,该技术的知识产权完全掌握在中国企业手中,尤其是比亚迪。比亚迪作为磷酸铁锂电池领域的佼佼者,不仅研发出了安全性高、功率表现优异的刀片电池,还推出了量产级别的1000V高压平台刀片电池,具备强大的充电和放电能力。这使得比亚迪在磷酸铁锂电池领域拥有强大的话语权。
面对这一现实,美国车企如福特等若想要获得磷酸铁锂电池技术,就必须从比亚迪等中国电池厂商那里获得专利授权,甚至可能需要在美国当地建厂生产。这种地位的变化,不禁让人联想到当年中国车企在寻求海外燃油车关键技术专利时的艰难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