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建材集团的引领下,数智建材研究院携其创新研发的“晓妙”产业大模型首次公开亮相,这一举动标志着建材产业智能化进程中的又一重要里程碑。中国建材股份的高层领导薛忠民,在分享会上深入探讨了《建材产业大模型:AI如何驱动产业变革》的主题。
薛忠民详尽阐述了“晓妙”大模型的研发轨迹、技术优势及实际应用效果。他强调,该模型在时序数据与工业机理融合、多模态场景协同及决策容错三大核心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成功搭建了一个企业级智能决策平台。这一平台不仅实现了生产、运营、供应链及营销的实时协同闭环,还将水泥配料模型广泛应用于集团内的66家水泥企业,并进一步拓展至新材料、能源、食品制造等多个领域。实践证明,“晓妙”模型已显著降低了吨水泥配料成本超过1%,为天山材料等企业带来了实质性的降本增效。
在分享会上,一场关于AI如何驱动产业变革的圆桌对话引起了广泛关注。数智建材研究院院长刘震,与中铝集团首席信息官谢海、中国电建股份公司首席信息官吴张建等产学研界的代表,就产业大模型如何赋能各行各业展开了深入探讨。专家们一致认为,AI在制造业的落地需跨越三大难关:构建自上而下的数字化转型体系、建立高质量数据集以及突破工艺机理与数据融合等核心挑战。产学研用的协同创新被视为解决这些难题的关键。
“晓妙”产业大模型经过两年多的研发,已从单工厂单场景的探索阶段,迈向了多工厂复制、多区域协同、多场景联动的广泛应用阶段。特别是在水泥板块,该模型通过构筑高质量数据集、实现供产销全局决策优化以及生产全工序的实时闭环决策,推动了数字化转型的深入。在工厂、区域和集团各层级,“晓妙”模型均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量化提升了产业数字化价值,还生动诠释了“晓苍穹,妙万物”的创新理念。
通过广泛应用,“晓妙”产业大模型已具备成熟的工程化交付能力。面对不同生产线复杂的工况和高度差异化的设备与工艺条件,该模型已在近百家水泥企业成功落地,形成了一套标准化实施方案,具备可复制性、轻量化和高效益。具体而言,单个工厂的数据治理周期可缩短至14天内,模型构建和部署时间控制在7天以内,平均投资回报周期约为1年。这一快速敏捷的交付能力和高性价比的投入产出比,标志着中国建材产业大模型成功跨越了制造业AI应用的“最后一公里”,为基础建材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宝贵的成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