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知名分析师崔东树对燃料电池汽车市场进行了深入剖析,其个人观点引起了广泛关注。燃料电池汽车以其高效率、快速加注、低启动温度及环保排放等优势,被视为动力电池的有效补充,尤其在高纬度地区、中长距离及高负荷运输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适用于重卡、叉车、客车及城市环卫车等多种应用场景。
据统计,2025年6月,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保险登记数量达到599台,较上月大幅增长399%,同比增幅也达到54%。然而,上半年总销量仅为1955台,同比下降21%。由于销量数据高度依赖于年末的冲刺表现,目前难以准确预测全年走势。
地域分布上,燃料电池汽车主要集中于广东、上海、北京等早期示范城市群,其中三一重工、北汽福田、四川现代等企业表现尤为突出。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电动汽车的迅猛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市场空间正受到挤压。
从技术层面来看,我国燃料电池的核心原材料及部件水平、整车耐用性及寿命,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当前,依靠高额补贴和特定场景下的区域资源优势,降低加氢成本是燃料电池汽车实现经济性的最快途径。然而,高昂的购车成本与加氢成本使得其经济性仍弱于传统燃油车和动力电池汽车,短期内推广仅限于示范项目。
从市场结构来看,燃料电池汽车市场经历了多次变迁。早期,载货车占据主导地位,得益于其低功率系统与轻型物流车的运营场景高度契合。但近年来,随着补贴政策调整和冬奥会示范效应,燃料电池公交、客车、牵引车等车型迅速崛起,压缩了载货车的市场份额。目前,物流车、牵引车、自卸车在经济性和续航能力上展现出优势,逐渐成为市场主流。
在补贴政策推动下,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市场化进程加速。尽管产业链尚不完善,技术突破缓慢,且大城市土地成本高导致加氢站建设困难,但补贴后的实际价格已低于燃油车,加上高速公路免通行费等政策支持,燃料电池汽车的补贴运营模式正逐步启动。然而,乘用车市场尚未迎来发展机遇,商用车市场仍以示范运行为主。
燃料电池汽车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广东、上海、北京等早期示范城市群持续领先,而河北、河南等新晋示范城市群也展现出强劲发展势头。然而,加氢站建设仍面临规模不足、盈利性差、选址难等问题,新建站点成本高昂。海外氢能源市场同样面临挑战,缺乏经济性,前景不明朗。
在企业层面,三一重工、北汽福田、四川现代等企业凭借较强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产品表现脱颖而出。这些企业多采用组装模式,核心技术差异不大,因此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同时,氢气产业链中的储运环节在某些地区已实现盈利,但由于成本差异和补贴政策的影响,不同地区氢气销售价格存在较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