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无人机系统核心组件揭秘及其面临的安全挑战

   时间:2025-07-22 10:33:35 来源:蓝德智库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无人机技术以其体积小巧、操作灵活的特点,在物流配送与地理测绘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然而,其背后隐藏的安全隐患同样不容忽视。

无人机系统,即无人飞行器系统(UAS),是一个由多个组件构成的复杂网络。这包括基本组件如无人机本体、遥控器以及指挥与控制链路,还有信息通信技术组件和操作人员与后勤支持等。小型无人机系统通常由单个操作人员通过遥控器进行操控,而大型系统则可能配备有专门的地面控制站和任务控制单元,利用太空通信实现超视距指挥和数据传输。

无人机系统的运行高度依赖人力,从单人操作的小型无人机到大型系统中需要多名机组人员轮班的大型无人机,无一不体现出人的重要性。对于执行高级任务的军用无人机,更是需要庞大的信息处理、开发和分发团队来解析无人机收集的数据。无人机系统的规模越大,对基础设施如机库、跑道、机场以及后勤支持如燃料和维护的需求也越高。

随着无人机系统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内置的Wi-Fi、蓝牙、蜂窝连接等先进通信技术也带来了潜在的安全风险。这些远程访问和控制功能使得无人机系统容易受到非法远程访问和安全漏洞的威胁。恶意行为者可能拦截或劫持无人机与控制器之间的通信,从而获取敏感数据或控制无人机本身。

无人机在信息收集与存储环节同样面临挑战。无人机系统收集的数据可能存储在多个位置,包括联网设备、无线电控制设备、硬盘、个人服务器或云平台。这些存储位置如果未得到妥善保护,就可能成为潜在的网络攻击目标。例如,受损的网络连接芯片可能在制造过程中被植入后门或其他恶意功能,这些功能在无人机系统激活时可能被触发。

非法访问无人机系统的云平台可能导致严重后果。恶意行为者可以通过云平台获取无人机系统及其飞行员的位置信息,伪装身份并窃取敏感数据和关键基础设施相关数据。有研究人员曾成功逆向工程无人机系统的无线电频率,精确定位无人机及其操作员的位置。这种未经授权的访问可能为恶意行为者提供渗透关键基础设施公司无人机运营的途径,从而危及这些公司的功能和安全性。

为了应对无人机供应链中的数据安全风险,需要从多个维度构建防御体系。在技术防护方面,实施供应链软件全生命周期的实时行为监控,通过端点检测与响应工具识别并阻断异常数据传输。同时,采用软件成分分析技术扫描供应链各环节软件中的开源组件,检测是否存在恶意篡改或未公开漏洞。对无人机设计图纸、飞行日志、用户数据等敏感信息实施全链路加密,防止数据被窃取。

在供应链管理方面,建立供应商安全评估机制,对硬件制造商和软件服务商进行定期渗透测试和安全审计。要求供应商提供软件物料清单,通过区块链技术记录供应链数据流向,确保恶意代码植入可溯源。联合行业协会和安全厂商建立威胁情报平台,实时共享针对无人机供应链的攻击手法,及时更新防御规则。

在合规与应急机制方面,明确供应链各环节的数据处理规范,对数据处理活动进行定期合规审计。制定数据泄露应急响应预案,模拟供应链攻击场景,制定分阶段响应流程。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升供应链各环节企业的协同响应能力。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