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在机器人领域的布局步伐正加速推进。7月21日,京东宣布在机器人赛道取得重大进展,参与了三家机器人企业的融资活动。
千寻智能率先宣布完成了6亿元的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京东领投。与此同时,逐际动力(LimX Dynamics)也宣布获得新一轮融资,京东在其中担任战略领投角色。另外,众擎机器人也正式完成了两轮融资,其中A1轮融资同样由京东主导。这一连串的投资动作,显示了京东在机器人领域的深度布局。
对于这一系列投资,京东方面表示,公司高度重视包括具身智能、大模型在内的技术热点,并将聚焦供应链场景,通过内部技术创新和外部投资等方式,构建技术创新生态。这并非京东首次涉足机器人领域,早在今年5月,京东就已经参与了智元机器人的新一轮融资。
不仅如此,京东在内部也已经成立了“智能机器人业务”部门,旨在全面布局智能机器人这一战略新兴产业。事实上,早在2024年,京东科技就曾发布过国内首个双臂移动机器人操作数据集,显示了其在机器人技术方面的深厚积累。
在电商大促“6·18”期间,京东更是与三十多家具身智能品牌签署了销售合同,推动了多款机器人产品的上架销售。包括灵宝CASBOT、宇树、众擎等品牌在内的多家企业,已经通过京东平台实现了销售订单的增长。
京东3C数码事业群智能机器人业务部负责人徐磊透露,京东将向机器人品牌开放物流、零售、健康、工业等自有场景的探索,并引入智能机器人全产业链涉及的元器件,如灵巧手、激光雷达、电动关节、机械臂等。
除了人形机器人领域,京东还在积极拓展消费级机器人市场。据透露,在即将到来的2025WAIC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京东将宣布旗下附身智能品牌JoyInside与多家机器人企业的合作。该品牌通过将京东角色大模型驱动的对话智能体植入各种硬件设备中,为用户提供情感陪伴。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认为,京东拥有的供应链、物流、服务等场景为机器人企业提供了天然的试验田,对机器人企业具有强大吸引力。然而,他也指出,京东在机器人领域的挑战在于如何补齐研发孵化、产品定义、行业整合等能力,实现从销售平台到具身智能产业参与者的转变。
袁帅强调,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推动上下游资源的协同落地,打通从技术验证到规模应用的“最后一公里”。这不仅考验京东的产业整合能力,也将检验具身智能在真实商业场景中的实际应用效果。
随着京东在机器人领域的持续布局,可以预见,未来将有更多机器人产品通过京东平台走向市场,为消费者和企业提供更多智能化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