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中国互联网大会上,AI技术再次成为热议话题,其中360创始人周鸿祎对于智能体与大模型的见解尤为引人注目。他强调,尽管大模型如DeepSeek等已展现出强大的能力,但在实际应用中,它们更像是一个高级玩具,尚未充分发挥其作为生产力工具的潜力。
周鸿祎指出,智能体的出现正是为了弥补这一不足。他将智能体视为大模型进化的新阶段,其中大模型如同大脑,而智能体则扮演着身体、手脚的角色。智能体不仅能够使用各种工具,如编程和浏览器,还能借助大模型的规划能力,将复杂任务从头至尾执行完毕,更像是一个能够使用工具的数字伙伴。
在谈及业内智能体的发展模式时,周鸿祎提到,目前主要有两种路径:一是由大模型厂商直接开发,如OpenAI推出的ChatGPT Agent;另一种则是由产品应用公司基于现有大模型进行开发,如Manus。他认为,尽管OpenAI的智能体在功能上有所增强,但与Manus和360的纳米AI相比,其能力仍显得相对单薄。周鸿祎强调,中国在智能体领域拥有丰富的应用场景,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然而,智能体在国内的商业模式也面临着挑战。周鸿祎指出,由于AI运营成本高昂,传统的广告模式已不再适用。同时,国内用户的付费习惯相对较差,这使得智能体在国内的变现成为了一个难题。他提到,Manus最近放弃国内市场转向海外,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内智能体发展的潜在挑战。
针对智能体的通用性与专业性之争,周鸿祎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尽管Manus等公司在通用智能体方面做出了创新尝试,但当前大模型的能力还无法实现真正的通用智能体。相反,他预测未来企业市场的专业智能体将会大行其道。这些智能体将结合不同行业和业务领域的特点,成为虚拟顾问或虚拟专家,帮助企业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周鸿祎还分享了360在智能体应用方面的经验。他表示,360已经在安全、浏览器和搜索等领域引入了智能体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效。360还计划推出纳米智能体平台,打造一个智能体社区,让用户能够方便地找到适合自己的智能体。
在谈到DeepSeek等开源大模型对中国大模型产业的影响时,周鸿祎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DeepSeek等开源模型消除了百模大战的乱象,推动了中国大模型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开源开放路线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这有助于中国形成对美国垄断和封闭道路的优势。
周鸿祎还谈到了国产芯片在AI领域的发展机会。他认为,尽管国产芯片与英伟达等国际巨头相比仍有差距,但必须坚持使用才能不断改进。他透露,360最近采购的都是华为的产品,并看好国产芯片在推理领域的发展前景。